当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中国到底在月球发现了什么

近期,我国官方对一个网友关于月壤能否种植菜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月壤因缺乏有机成分和极度干燥,无法用于种植。这一回答让人们对探索月球的兴趣稍显疲软。然而,嫦娥五号任务的新发现却再次点燃了人们对月球的好奇心:原来月球上的水并非不存在,而是存在于月壤中,且含量可观。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的一项月球探测任务,旨在采集月球样品并将其带回地球,以深入研究月球的成分和历史。这一任务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功完成了月球样品返回任务,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完成此类任务的国家。

嫦娥五号任务中,通过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的协同作业,成功在月球表面采集了1731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这些样品中发现的“月球水”成为科研上的一大突破。数据显示,嫦娥五号样本的水含量约为120 ppm,而从其他地方溅射到采样区的更古老岩石中的水含量约为180 ppm。这项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月球水的产生原因和可能应用的热切关注。

在此之前,国际上一直存在对月球是否含水的争论。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了多次载人登月计划和无人探测任务,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表面并返回地球,但所带回的382公斤月壤样品都是干燥的,不含任何水分。科学家们曾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天体,而美国的月壤也似乎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却颠覆了这一认知。为什么美国的月壤没有发现水,而中国的却发现了呢?这涉及到着陆点的选择。美国的登月任务主要集中在月球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以方便宇航员的活动和探索。而中国则选择了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作为嫦娥五号的着陆点。这一选择的科学目标是采集相对年轻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为对月球演化历史和成分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嫦娥五号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上的水主要是由太阳风带来的。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层中高温等离子体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与月球表面和岩石中的氧化物相互作用后释放出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与太阳风中的质子结合,形成氢氧离子(OH-),最终形成水分子(H2O)。虽然这种水分子需要经过提取才能得到液态水,但其存在为未来月球探索和利用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月球上的水对于人类在月球上生存和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月球表面温度极端,白天高达摄氏120度,晚上低至摄氏-170度。水可以提供饮水和种植植物所需的湿度,而氧气则可供呼吸和推进火箭使用。此外,水还可作为辐射屏障,保护人类和机器人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危害。

更为重要的是,月球水可以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潜在燃料。通过分解水,可以得到氢和氧。氢作为燃料广泛用于推进火箭,将人类和货物运送到月球和其他太空目标。此外,月球上的水还可用于燃料电池,为人类和机器人提供另一种能源选择。

发现月球水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太空探索提供了可持续性和可拓展性的资源,同时也为人类了解月球和太阳系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一重大的科研突破不仅是对月球的认知重新定义,也是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未来,月球水的发现将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提供坚实的基础。

分享至:

科学探索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