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有哪些屠城事件 为何攻破城池后总有人屠城 说出来别不信

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城阳之战等。中国古代历史中,城市被屠城的现象在秦朝之前是相当罕见的。即使在战国时期,尽管经常爆发灭国之战,但城市屠城的行为却极少见到。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指挥秦军虽然屠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军,这被称作"杀降",而非屠城。屠城是指攻破一座城池后,无差别地屠杀城中的男女老幼,甚至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其残忍性质远远超越了杀降。

一、古代屠城事件

首次有记载的屠城事件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是从项羽开始的。项羽从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开始,曾多次进行屠城行动。

1.首次是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今河南许昌南),襄城坚守不下,等到项羽攻克城池后,就进行了一次屠城行动。

2.项羽的第二次屠城发生在城阳之战,他攻破城阳后也进行了屠城。第三次是在项羽进入关中后,在鸿门宴与刘邦进行和议之后,项羽开始率军西进,攻占了咸阳并进行了屠城,甚至杀害了秦王子婴,之后放火焚烧了繁华的咸阳城,大火燃烧了三个月之久。项羽还掠夺了咸阳的货物、财宝以及妇女后东出。

3.此后,项羽还进行了第四次屠城,这次是在与齐国田荣的战争中。田荣后来被齐国百姓所杀,然而项羽却在此后的屠城行动中屠城,并坑杀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还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导致齐国人民反抗项羽的统治。

二、为什么项羽总是倾向于进行屠城

1、性格因素:项羽本身性格残暴,容易动辄杀人。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战争中采取了屠城的行动。他对自己的部下也曾采取残忍的手段,如杀害韩生和宋义等人。

2、形成威慑力:屠城可以威慑守城士兵和百姓,让攻城变得更加容易。它使得守城方面的人们感到恐惧,可能会更愿意投降,从而降低攻城的难度。

3、报仇心理:项羽在屠城行动中也表现出了报仇心理。他在攻克城池后,常常报复性地进行屠城,特别是在他感到被背叛或怀恨之时。

屠城行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由来已久,不仅项羽,后来的历史人物如曹操等也进行了多次屠城行动。这一行为背后既有个人性格因素,也包括增加威慑力和报仇心理等因素。在乱世之中,屠城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战争手段,无论是为了复仇、威慑或其他目的,它都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战争历史。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