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若马谡不把兵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吗?看看三国志的评价就懂了

前言

永安十二年(233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心北伐中原,视为兴复汉室的大好机会。首战告捷,占领三郡。誓师北伐时,诸葛亮对手下用兵之才有严格要求,想起刘备临终前对马谡的评价“不可大用”,还是决心让他统率街亭防线。

谁知,马谡不遵军令,扎营山头,反为张郃所破。兵败之后,马谡还胆小逃亡。此战功败垂成,马谡可谓负罪累累。事后诸葛亮斩杀马谡,表达了对其刚愎自用的失望与愤怒。

不可大用的马谡

兴复汉室已是诸葛亮心中多年的夙愿。自从在白帝城受命辅佐少主刘禅以来,他便一直在谋划北伐之事。派遣孟达联络河北乡兵,联合东吴孙权,等待时机。终于在永安十二年,诸葛亮认为时机已到,正式上表出兵。

出师之时,诸葛亮对手下用人标准非常严格,想起刘备当年的嘱咐。他认为此次北伐事关重大,必须让军事才能出众的精英统领先锋。当吴懿、魏延等人争先请命时,诸葛亮拒绝了,而是选择了马谡。

其实此举颇令人不解。马谡虽有荆州时期的履历,但刘备明确警告过他“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还是委以重任,也许是看中了马谡的资历经验,认为他可当前锋之职。但此举终究是轻信马谡,错误估计了他的能力。

马谡本是荆州时期的谋士,和哥哥马良被称为“马氏五常”。夷陵之战时马良阵亡,马谡幸存,任职越嶲太守。马谡自诩通晓兵法,又曾随先主征战多年。但刘备临终时,严辞警告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此言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马谡的特点。他熟谙兵书,能言善道,看似不可大用。但内心狂妄自大,缺乏实际指挥经验。刘备察觉马谡虽有才华,但难以担当独当一面的重任,故再三提醒诸葛亮小心用之。然而最后诸葛亮还是轻信了马谡的才华。

然而此次诸葛亮还是选择重用马谡。也许他认为马谡经验老到,又曾效力荆州,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任命马谡担任街亭方向的先锋,阻击魏援军,掩护主力攻城。为防马谡判断失误,还派王平随军警戒。

可马谡得到兵权后浮躁无比,妄想在街亭一举歼灭魏军,建功立业。他轻视王平的谏言,擅自离开街亭要塞,在南山扎营。任凭敌军斩断粮道,被张郃围困在山上。粮尽兵散之际,马谡不战而逃。

兵败的噩耗随王平残部传回成都。诸葛亮收拢沮丧的北伐军,不得不班师回朝。他对马谡的失望已极。回朝后随即斩杀马谡,以儆效尤。也表达了对自己用人失察的痛惜和自责。

 

此战功败垂成,马谡为罪魁祸首。他轻视军令,自作主张,战败逃亡,应当伏法。诸葛亮斩杀马谡,表明严惩,使北伐军威严不泯,士气高昂。也警示其他将领听从命令,服从统帅。虽为悲愤之举,但确保军纪严明。

马谡之死,也成为诸葛亮心头一根刺。此次北伐本可一举成功,马谡辜负重托,导致功败垂成。诸葛亮痛惜自己违背刘备嘱咐,错误使用马谡。明知马谡不可大用,还委以街亭大任,才酿成败局。此役使诸葛亮汲取教训,日后用人更为审慎严格。

功败垂成的北伐

永安十二年,诸葛亮率领数万北伐军出祁山口,旗开得胜。很快占领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魏军主力尽数溃败。可惜马谡轻敌冒进,败于街亭一役,北伐大军只得班师。功在当前,却败在末路。诸葛亮无法达成心愿,还于旧都,造就了这次功败垂成的北伐。

这次北伐,蜀汉占尽先机,魏军措手不及。曹叡继位不稳,孙权又伺机东进,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诸葛亮秘密聚敛军资数年,训练新兵,联合河北乡民,一举出击,直取潼关。

三郡易手的消息让关中震动。天水太守马遵惊惶失措,率众投降。姜维也倒戈到蜀汉军队。很快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都归蜀了。魏军死伤无数,仅余广魏、陇西两郡坚持残存。

蜀汉大军似乎就要完成北伐,进入关中平原。能否击溃郭淮、游楚的残军,占领长安,就看街亭一战了。这场战役,马谡负有保障粮道,掩护主力的重任。

谁知马谡根本不将敌人放在眼中,轻敌冒进,妄想单独建功。他放弃街亭的城防,在南山扎营。任凭张郃切断粮道。马谡反应迟缓,未能及时退回街亭据险固守,反被张郃围困在山头动弹不得。

王平督军殚精竭虑,也无法改变大势。无奈之下,王平只能率残部突围。在张郃追击下,北伐军溃不成军。马谡不战而逃,被王平劝回。

诸葛亮收拢溃散的北伐军,在成都重新整顿。准备下一年再战。没想到魏军趁胜追击,夺回南安、天水,永安也岌岌可危。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退兵回蜀。

功败垂成,诸葛亮没能达成心愿。一时的轻敌冒进,使大好局面落空。诸葛亮也反思这次败仗的教训。斩杀马谡后,他更加严格用人,让像魏延这样的猛将统领先锋。此后四次北伐,虽然未能成功,但没有再出现马谡这样擅离职守的失误。

这次北伐,可谓功败垂成,让人扼腕叹息。初期顺利占领三郡,关中震动,似乎胜利在望。谁知马谡贪功冒进,败于张郃,前功尽弃。诸葛亮不得不收拾残局,重整军队,此后再无回天之力。

马谡的失误可谓自乱阵脚。他违令离开街亭要塞,扎营山头,完全暴露了软肋。使诸葛亮精心部署的战略大计落空,功败垂成。诸葛亮也反思选择马谡的错误。此后他更加谨慎任用精锐,终使北伐军容更为强横。

虽然这次北伐失败收场,但焉见不。三郡投降,关中震动,初期战果显著。充分展现出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失败,也让魏国见识到蜀国的实力,对其形成威慑。蜀汉士气大振,而诸葛亮汲取教训,日后用兵更为稳健,使失败的痛苦最终转为后来成功的基石。

 

茅上腾烟,旧梦难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五次北伐均告失败,诸葛亮的心愿未能达成。239年病故于五丈原,他注定无法完成北伐心愿。但第一北伐时功败垂成使诸葛亮首尝败绩,此后他更加谨慎考虑北伐时机。虽再未达成兴复汉室的壮举,但北伐军威仍振奋人心。

病榻上的诸葛亮,心中不免想起当年马谡的失误。若不是马谡擅离职守,北伐的战局或许会完全不同。虽然诸葛亮斩杀了马谡,但终究无法弥补第一北伐的败局。这也成了他心头的一根刺。

诸葛亮生前五次北伐,均告失败。但其中第一次最为惜败。当时占领三郡,魏军溃不成军。只差最后一步,就可完成北伐,达成统一中原的心愿。如果马谡能守好街亭,断绝魏军援军,攻占长安也指日可待。

可马谡不仅失守街亭,被张郃围困。打败仗后还畏罪潜逃,丢下军队不管。导致大好局面落空。诸葛亮对马谡的失望之极,亲手斩杀了他。

但马谡的失误造成的败局,已无法挽回。三郡陆续丢失,魏军反攻,蜀军只能班师回朝。诸葛亮此后多次北伐,希望重现当年的胜局,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北伐功败垂成,成为他心头难以平复的一桩恨事。

诸葛亮虽然在五丈原立下誓言,希望死后完成北伐大业。但终究只是一场美丽的梦想。蜀汉国力有限,难以和魏国抗衡。没有了诸葛亮这个统帅,北伐只能宣告终结。

那一年,蜀汉大军如虎添翼,大举北伐。三郡投降,关中为之震动。诸葛亮痛定思痛,训练新军,终于盼来了这历史性的机遇。没想到马谡失职误事,导致大好局面就此瓦解。诸葛亮亲手斩杀马谡,发泄心中悲愤。却无计可施,只能看着北伐功败垂成。

此役也成为诸葛亮心头的痛。功在前方,却因小人失职而功败垂成。诸葛亮自责违背刘备教诲,错用马谡。也明白自己选拔任用有待加强。这失败教训让他日后用人更为审慎,北伐部署也更稳重。虽未完成统一大业,却使蜀汉军容更加强横。

 

结语

直到今日,当年马谡失误导致北伐失败,仍给后人无数遐想。诸葛亮看似功败垂成,但终究梦断,未能达成心愿。他在五丈原祭剑,夙愿只能随风飘扬。至死难忘第一次北伐仓皇失败,夙愿一场空。但正是磨砺出骨骼,让蜀汉在绝境中生生不息。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