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一万多清军增援四川 结果在路上就逃跑了9000人

清朝援军抵达四川,却在路上丧失了大部分人马。这一情况被戏称为“明军如果发足了军饷,那就天下无敌”,随后引发了一系列讨论。这一烂梗的背后,隐藏着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以及明军和清军在四川的困境。四川清军的困境远比这个烂梗所反映的更为复杂。

明末,北方和南方多地饱受战乱,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导致明朝政府无法正常征税和供给军队。因此,明军不仅面临战乱地区的压力,还面对财政危机。在这个背景下,清军援助四川,但也面临了相似的问题。清军虽然在出发时数量众多,但到达目的地时,人数已大大减少,大部分官兵逃离了队伍。

这种情况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明朝政府无法供给军队足够的军饷和粮食,清朝亦无法轻易解决这一问题。明朝南方军队的抵抗加剧了四川的危机,清军的军饷和粮食供应逐渐枯竭。这一状况导致四川清军的困境,也影响了清朝在该地区的控制。

清朝巡抚李国英为解决这一问题曾招募当地居民,但由于缺乏军事训练,这些新兵难以与南明军队对抗。清军部队在路上解体,官兵纷纷逃亡,情况更加恶化。李国英对逃离的官兵愤怒不已,但问题根本在于军饷和粮食的不足。

清军在四川的困境不仅表现在人员减少,还在于许多官兵的疾病和饥饿。绿营官兵在逃亡和疾病中丧生,其兵力急剧减少。李国英指出,实际上有军饷和粮食供给,但清军仍然无法有效抵御南明军队的压力。

南明军队的规模迅速扩大,包括经略朱容蕃、四川巡抚李乾德、总兵王祥等重要将领。他们在不同地区发动攻势,威胁到四川清军的存活和统治。保宁城成为四川清军的最后一块据点,但粮食供应的困难使得情况日益严峻。

这一历史背景下,四川清军的真正挑战在于缺乏足够的资源,而不仅仅是援军在路上的逃亡。明末清初时期,南明军队积极抵抗清军的入侵,而两个国家都面临财政压力,难以满足官兵的需求。

虽然“明军如果发足了军饷,那就天下无敌”的烂梗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但这仅仅是明末清初时期历史背景下的一个缩影。财政危机、军饷短缺和资源匮乏是四川清军困境的关键因素,清朝援军在路上的逃亡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取决于人数,还取决于资源的充足与否。在财政困境下,军队难以维持战斗力,这对于任何时代都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