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何等英雄!慈安落泪,恭王陪笑,慈禧表现更罕见

1880年8月,左宗棠抬棺西出玉门关,兵临伊犁城下,对沙俄老毛子摆出了决之战阵。

与此同时,依仗着左大帅军威,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在谈判桌上也是一派咄咄逼人的架势。

沙俄老毛子是真怕左宗棠,他们担心这位铁血强人一个霹雳冲杀,西征军能顺势碾压过边境,长驱直入沙俄本土。

可惜,因为清廷一贯的和为贵,就在左大帅利剑几乎出鞘的时候,一纸“左宗棠入京陛见“”的上谕传到了西征军帅帐。

这是权谋老手李鸿章积极进言的结果,当然也正中慈禧的心思。

看到这样的上谕,左宗棠自然明白其中的意味,收复新疆的胜局已定,朝廷终究还是要走以胜妥协、懦弱无能的苟全老路。虽然万分憋屈,但君命难违,左宗棠最终只能惆怅挥别征战了五年的西北沙场。

五年!

这是左宗棠曾经立下的豪言壮志。

五年前,慈禧征问左宗棠:收复新疆,要多久?

左宗棠答:全部收复,需要五年。

如今,这位清廷最后的雄鹰兑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虽然最后没能在伊犁城下痛击沙俄,但这丝毫不能抹杀他以脊梁担当在西北大漠创下的盖世功勋。

因为这份盖世功勋,凯旋回归的左大帅当然是牛气冲天的,可一朝踏进早已朽坏昏沉的庙堂,老英雄的牛气冲天注定又是孤独沧桑的。

但这恰恰是最让人感慨的。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沧桑英雄气,虽说它不能荡平天下的小鬼陋规,但却足能让迎面而来的阴谋算计不攻自溃,让铁石心肠变得柔软温情,让仁者落泪,让不仁成仁——

晚清的几位中兴名臣,曾国藩身上没有这样的沧桑英雄气,李鸿章一样,只有西北归来的左宗棠有!

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左宗棠回京后的那一身沧桑英雄气。

1881年2月24日,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左宗棠终于抵达北京。

然而,刚到崇文门,左宗棠的骡车就让守门的小太监拦了下来。

守门小太监说:入崇文门要交过门费,这是规矩,请左大帅先交钱。

左宗棠以为小太监只是想敲几个散碎银子,于是没当回事地让随从问,要给多少钱?

结果守门小太监报出的数直接把左宗棠从骡车上惊了下来。

小太监说:左大帅是封疆大吏,按这个级别,过崇文门最少得交四万两银子。

四万两银子!

左宗棠质问守门小太监:本帅是奉旨进京,如果进城见皇上要付钱,那这笔钱也应该由朝廷付。

此话一出,守门小太监是既惊讶又不服,他说:当年曾国藩受封一等毅勇侯,过崇文门一样交了五万两过门费,这规矩是朝廷立下的,谁也破不得。

言下之意,你牛,能牛过曾国藩吗,别废话,赶紧乖乖掏银子吧。

拿曾国藩压左大帅那就是鸿毛落肩,压根挡不住左宗棠甩硬话,他说:原来如此!左某没钱,今天只能破规矩进这崇文门了。

但如此硬话到守门小太监那却成了苍白托辞,小太监不解又不屑地说:封疆大吏没有钱,谁信!如此小气装穷,崇文门下这还真是头一遭遇到!

换是早些年,遇这样的蛮横,左宗棠极可能抬脚爆踹,但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他的硬已成了一种冷硬。

见小太监不放行,左宗棠冷硬地说:我从西北来,不让我进,我就回西北去。

说完,掉头就走,你朝廷的规矩大,没有左大帅的“正”字更大。

得知左宗棠在崇文门顶牛,要打道回府,太监总管李莲英扛不住了,朝廷上下也觉得有些怠慢了左大帅。

怎么办呢?

恭亲王请示慈禧后,由醇亲王率军机大臣、六部大佬同时到永定门外迎接左大帅凯旋。

规矩就这么破了。

坐着显赫大轿随醇亲王入紫禁城后,第二天一早,左宗棠来到太和殿觐见两宫太后。

未想到,小鬼再次冒了出来。

值班太监对左宗棠说:左大人,你求见皇上、太后,我给你通报,是不是要赏个红包呀。这可是王爷都认的理。没这红包,你信不信今天还真就进不了殿门。

一而再,再而三,左大帅这下彻底暴怒了,这就是有名的左大帅跺脚骂殿——吾尝入百万军中,无人敢阻拦者,安识汝曹小辈!

骂完,左大帅怒吼一声:走!

皇上、太后就在殿上又如何,左大帅就敢拂袖而去。

李莲英哪里见过这样的英雄硬气,顿时吓得不知所措。

这回召见左宗棠,慈禧病了,只有东太后慈安在殿上,见久不见左宗棠上殿,慈安问了:左宗棠怎么还不来觐见?

李莲英只好实话实说:奴才手下不过是照规矩问他要点银子,他未免也太小气蛮横了——

慈安终究是仁慈妇人,明白殿前的过节后,她训斥李莲英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左宗棠功高盖世,性情刚直,你有什么资格向他索要。赶紧派人追上去道歉讨饶,真激怒了他,怕是谁也保不了你的小命!

有慈安铺下软台阶,左宗棠这才转身,堂堂正正地走进大殿。

随后的情景极具英雄沧桑,让人无限感慨的味道。

慈安始一见到左宗棠便不由自主地说:左宗棠,你再靠近一点,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端详了一阵后,慈安的双眼湿润了,她对左宗棠说:你衰老多了!

听到慈安这句饱含关怀的话,再忆起这五年的大漠风沙和不易,左宗棠不禁感情大动,眼泪跟着就大滴大滴地掉了下来。

感到失态后,左宗棠忙掏出手巾,不停地擦。

见到这样的情景,慈安的眼泪跟着也掉了下来,她问左宗棠:左宗棠,你怎么老是擦泪呀?

左宗棠说:西北风沙大,臣被风沙吹出了眼病,见风见光就流泪,平日要戴墨镜才能出门。

慈安说:那你现在就戴上墨镜。

左宗棠犹豫了,觉得觐见太后戴墨镜是大不敬。但慈安坚持,他只好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墨镜,老英雄的内心波澜太大了,结果墨镜刚掏出来就掉到地上,碎掉了。

这时候慈安连忙吩咐身后的太监:快去,我的镜台边有副先帝用过的墨镜,赶紧拿来。

墨镜拿来后,慈安说:这是洋人赠给先帝的,先帝生前常用,它能治眼疾,左宗棠,你戴上试试。

左宗棠就这样戴上了那副墨镜。

之后,慈安详细问起了左宗棠的家事以及在新疆的种种艰辛,那是庙堂上少有的将心比心,慈安听完声泪俱下,左宗棠亦是老泪纵横,不停以额头撞地,磕头不止。

据说,当时在殿上的各位亲王、文武大员无一不热泪盈眶——

见完慈安,第二天,朝廷发上谕,左宗棠入职军机兼在总理衙门行走,掌管兵部。

这是慈安,慈禧病好后再次召见左宗棠的时候,更直接,她把身边17岁的章才人硬是赐给了左宗棠。

以上是左大帅走马上任前的英雄沧桑和刚硬,那上任军纪大臣后左大帅又是何种做派呢?

庙堂之上,不拐弯,不抹角,如老角硬牛,横冲直撞,想不到有所顾忌,也根本不屑那些个官场顾忌。

入值军机第一天,左宗棠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修北京城的桑乾河、永定河。

当时的朝中大员哪一个不是官场浮萍,他们关心的尽是如何升官发财,保全自家的富贵,有谁会真正关心民间疾苦、天下好坏,玩的都是粉饰应付的官场花活。

左宗棠可好,上来就要干实事,这一竿子捅下去,实际上就是抽了各级懒政者一个响亮的大耳刮子。

这样的实事干多了,左宗棠得罪了多少人,可想而知。

但左大帅根本看不到这个,不说敌人,就是庙堂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规矩,他也是基本无视。

按当时的朝堂规矩,议事恭亲王先说,醇亲王再说,完了才能轮到军机大臣。但到了左宗棠那里,管你是什么王,只要觉得自己的说法立得住,他从来都是开口便说。有同僚提醒他,这里的规矩必须跟着王爷走,王爷说了,问到了,你才能说。

左宗棠一听,好!

从此之后开始紧跟恭亲王,恭亲王到哪里,他到哪里,上厕所都跟着。起初,恭亲王没在意,次数多了,恭亲王就问了,为什么老跟着我呢?

左宗棠答,这是朝廷的规矩。

其实他是用恶搞在宣泄,朝廷的规矩太可笑。

够狂吧!但恭亲王也只能一笑了之。

1881年8月14日,光绪10岁大寿。

按规矩,文武大员们早早地都要到乾清宫等着,然后按照严格的等级、规矩,向光绪行礼。没有比这更大的日子了吧,但左大帅在这一天又迟到了,不仅迟到了,而且规定的必须磕九个头,他磕了七个就起身了。

不巧,礼部尚书延熙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把柄,跟着就弹劾左宗棠“竟益骄蹇,蔑礼不臣”,而且用的还是明折。之所以这么干目的很明显,这罪名不仅大而且难有争议,你朝廷必须给个说法。

换是一般人,摊上这等罪名,非死即伤,但因左宗棠那一身沧桑英雄正气在,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的厉害。

慈禧拍板,左大帅劳苦功高,年龄大了,少磕两个就少磕两个呗,他又不是故意的。你延熙小题大做想干什么,赶紧闭嘴,一边呆着去。

左宗棠在军机处满打满算待了半年多一点,这样的弹劾多了去了,但左大帅一羽未损。

那有人会问了,既然如此,他最终为何在军机处还是没能待下去?

你可以说左大帅受到了排挤,但慈禧的于心不忍,左大帅自身的英雄不屑才是关键。

看看1881年9月慈禧召见左宗棠时是怎么说的:上海万商云集,东邻大海,洋人占有租界,兵船动辄常来,朝廷借你威望,以资震慑,此其一。再则,你年岁已高,不必事事躬亲,派人去办就是,两江是富庶之地,你的儿孙不少,平日又不积钱,这次去多少留下几个钱给后人吃饭,也是为国操劳,留点余荫。

说完这,慈禧特加了一句,你听懂了么?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