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都知道春秋有“五霸”,但90%的人只说对三个,其中两位争议最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能更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一众杰出大师如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皆在这个时期诞生。同时,这也是一个英勇无畏战神辈出的年代,140多个国家,1000多场战争,诸侯争着要成为霸主,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这一时期已经领先世界数百年。如今,小编将带领大家通过春秋左传所记录的历史事件,一同了解春秋史。若有观点与其他记载有所出入,请以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春秋左传和史记为准。

前言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为止,春秋时代经历了295年。也有人认为,春秋时期应止于三家分晋或韩、赵、魏三家灭智氏的时期。在春秋时期,周王室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各路诸侯开始绕过周天子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战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他们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周天子。也有人认为,宋襄公和秦穆公并没有真正地称霸中原,霸主的地位应该由后期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来代替。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之子姬宜臼在晋文侯和郑武公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晋国和郑国也因此得到了周王室的关注和重视。郑武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庄公在平定了叛乱之后,除了平定国内的动乱,还大力发展经济,使郑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然而,郑庄公对周天子的态度越来越不尊重,他竟然要求周桓王派遣王子作为人质来换取两国的和睦,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然而,郑庄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周桓王联合与郑国有矛盾的几个国家出兵攻打郑庄公。

 

郑国依靠出人意料的余力之阵,在繻(xu)葛之战中大胜天子的联军,甚至使得周桓王本人受伤。这让郑庄公感到十分恐惧,担心自己会引起其他诸侯的报复,于是他只好装出诚恳的样子向周桓王承认错误。自此,周天子的威望被削弱,郑庄公也因为实行重农兴商政策使得郑国成为了当时诸侯国中的小霸主。

春秋第一霸— —齐桓公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姜小白”被迫流亡,成功逃过管仲的追杀,后来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成为齐桓公。据说成语“一箭之仇”就是源于此。齐桓公并没有杀害管仲,反而提拔他担任重要职位。由此可见肚量之大。继位以后,齐桓公为了报当年一箭之仇,带领军队入侵鲁国,却被鲁庄公以逸待劳,设下埋伏,在长勺战役中,齐军一时得意却最终被鲁军打败,这个典故就是源自这场战斗。

战败的齐桓公只好按照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战略,对外帮助其他诸侯国抵御夷戎入侵,对内要求各诸侯国重新尊重周天子,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争霸目标。有一次,齐军在北上援助燕国的途中,在大雪中迷失了方向,这时管仲释放一匹老马,齐军紧跟着老马走出了雪地,最终大败山戎。因此,有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随后,齐桓公还帮助被赤狄灭国的魏国重新复国,并联合八国联军征讨楚国,迫使楚成王签订召陵之盟,重新顺从于周朝的统治。从此,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巅峰,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然而,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内乱,霸业随之衰落。

仁义霸主诞生— —宋襄公

以仁义为主导的宋襄公曾接受齐桓公生前的委托,在齐国发生内乱后,两次率领各诸侯国出兵,拥立齐孝公为国君。齐国人出于对亿万军队围攻的担忧,只好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宋襄公此声名鹊起,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新一代中原霸主。

公元前638年,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宋国与楚国爆发了泓水之战。为了维护自己的仁义,宋襄公不愿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最终导致宋国惨败,宋襄公也因大腿中箭而去世。

 

宋襄公能够成为霸主,完全是因为他的仁义之心,因此他也是春秋五霸中最具争议的一位。也有人说就是因为他太过于仁义,最后才会落得这般下场。

辅助上位的第三霸主— —晋文公

宋襄公去世后,曾一度强大的晋国陷入内乱,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功夺取了晋国王位,成为晋文公。从此以后,秦国和晋国保持着战略伙伴关系。晋文公登基后,通过卢选的建议大力练兵,将晋国的军力扩大至三军,当时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六军的实力。

日益强盛的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夺中原霸权,爆发了城濮之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的承诺,“退避三舍”,令晋军退后,躲避楚军猛烈的攻势。楚子玉率军冲进来,却被晋军击溃了两翼,楚军大败。随后,晋文公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三个霸主。

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联合伐郑,这时发生了一件导致秦晋两国关系出现裂痕的事件,烛之武深夜前去求见秦穆公,向其说明了救援郑国的重要性,最终使得秦晋两国结成同盟,秦军也因此撤军,秦晋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得到了终结。

逆境称王的霸主— —秦穆公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的军力已经扩大至五军,而秦国的国力也日益强盛,有了图谋中原霸业的意愿。然而,由于晋国阻挡了秦国向东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意图实现霸业,一方面则是为了守护霸业,两国的关系由战略合作转变为战争对手。然而,秦穆公多次东进与晋国互有胜负,最终没有能够彻底击败晋国。看透形势的秦穆公只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向西扩张,他采用由余提出的计策,成功诛杀了戎王,使得12个西戎部落纷纷归附秦国。从此,秦穆公开辟了千里疆土,独霸西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四位霸主。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秦穆公并没有真正地称霸中原,不能算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一鸣惊人的霸主— —楚庄王

等到秦穆公和晋襄公相继对立之后,曾一度未能取得霸业的楚国迎来了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楚庄王。楚庄王登位之初,楚国内部矛盾丛生,他只能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在外表上,他沉迷于享乐,不问政事,但实际上却暗中观察局势,等待时机。

 

直到公元前611年,楚地发生饥荒,多地爆发暴乱,楚庄王认为时机已到,亲自率军平定叛乱,确立自己的权威,从此开始亲政。楚庄王随后在围攻郑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在邲(bi)之战中击败了前来增援的晋军。自此,楚庄王确立了自己作为新一任春秋霸主的地位,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五位。

楚庄王去世后,楚国陷入内乱,晋国为了再次图霸,趁机出兵攻打齐国,齐顷公以无法抵挡的压力被迫与晋国结盟。此后,楚国的争霸势头趋于下降。公元前575年,晋军渡过黄河侵犯楚国,在鄢陵之战中俘获了楚国王子,并射瞎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

 

此战之后,楚国对中原的争夺形势走向颓势。晋国重新确立霸业,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he lu)在宴会上派专诸将剑藏在鱼肚里,趁上菜的机会刺杀了吴王僚,此事被称为“专诸刺王僚”。

因断了脚趾不能列入春秋五霸

阖闾登上吴王宝座后,广纳人才,任用楚国前臣伍子胥为大臣,任命孙武为将军,努力治理国家,使吴国日益富强。如果想要与楚国争夺霸主之位,吴国必须先解决其后方的威胁。因此,长达20多年的吴越战争正式开始。

 

公元前506年,阖闾亲临前线,指挥三万水陆之师迎击楚国军队,一举歼灭了二十万楚军的主力,攻入了楚国都城郢(ying)。随后,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又一次击败了楚军,迫使楚国不得不迁都自保,吴国的势力逐渐强大。因此,有人认为吴王阖闾应该列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阖闾在后来与越国的战争中被斩断了脚趾而病逝。吴王夫差继位后,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全力出兵夫椒,大败越国军队,占领了越国的国都会稽。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最终,越王勾践以臣子身份进入吴国,并以吴国撤军为条件,这便产生了“卧薪尝胆”的故事。随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趁吴国君主夫差北上参加黄池会盟之际,攻入吴国,杀死了吴太子,又在笠泽之战中大败吴军,吴国从此一蹶不振,越王勾践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公元前476年,周元王继位,春秋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这就是春秋时期,也可以说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能在天下共主的东周的统治下还能诞生出“春秋五霸”,由此可见其中的孰强孰弱。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