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百年,唐朝的最大对手不是突厥,而是吐蕃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对付北方草原民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留着一个实力足以压制更落后、更野蛮的部族崛起,同时又只能依附于中原王朝的弱强权,但这是要以中原王朝自己不乱为前提的。唯一例外、且做得几乎完美的大一统王朝是封建王朝究极形态的大清。

但大清之所以能够驯服蒙古成为其忠实的盟友,靠的是凭借来自中原和江南富庶地区的丰厚财政,通过“赏赐”的形式对蒙古诸部进行“转移支付”,使其无需再像以前那样必须要靠劫掠来补充,才做到的。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对草原民族的认知的增加也很重要,要不然搞离间都不知道怎么搞。清代能搞定草原,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皇太极的母家叶赫部,原本就是女真化的蒙古人。

其实跟汉匈关系最接近的,应该是唐蕃关系。并且,真正跟中原王朝同步崛起、同步衰落的周边政权,也不是匈奴之于强汉,而是吐蕃之于巨唐。并且,唐灭不了吐蕃,跟西汉灭不了匈奴,核心的原因也都是一样的,就是其当时的条件,无法把战略投射能力覆盖对手。你打下其地盘也无法有效经营,征服其民众也无法有效统治,这就决定了你死磕它,除了所谓“武功”的虚名之外,毫无实际价值。汉武帝、唐玄宗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唐代诗人拿汉武帝映射唐玄宗,是非常贴切的。

非要说汉武帝和唐玄宗有啥不同,那也就是唐玄宗不像汉武帝那样有个好曾孙,给他犯下的一系列战略错误弥补。其实,综观汉武帝整个生涯对匈奴的战略决策,只有三个是带来正面的深远影响的,即,卫青收河套、霍去病开河西、李广利征大宛。如果汉武帝在霍去病开拓河西、打通西域通道之后,集中力量连拉带打攻略西域,切断西域这个匈奴补血包,完全可以像他的好曾孙宣帝那样,凭借国力优势轻松虐爆匈奴。

可他却非要好大喜功地搞什么“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只换来后世一群文人的“赫赫武功”的虚名,代价却是把文景两朝攒下的最后家底都给掏空了。也就亏得他掏空家底之后,及时回过神来开始集中力量经略西域,好歹给后来的昭帝、宣帝留下一个经略西域的良好基础。

尽管因为武帝征大宛的动机不纯,加上李广利人品实在差,导致后世一直对远征大宛之战评价极低、甚至口诛笔伐,但实际上,李广利远征大宛之战的价值和影响力,从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来说,甚至比卫青收河套、霍去病开河西还要更大、更深远。因为那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向西域展示真正实力,成功地以一场极端困难条件下、穿越多个非盟友甚至敌对国家,击败一个西域强国的远征,彻底打碎了西域诸国“中国虽强也打不到那么远”的念头,把中国的战略影响力第一次切切实实地投送到了这块区域。

唐朝从李世民开始,终唐一代跟吐蕃相爱相杀到先后自爆,都没能灭掉对方,这才是跟汉匈关系最有可比性和比较意义的例子。就像前面说的,强汉灭不了匈奴、巨唐灭不了吐蕃,就是因为当时的行政军事技术能力做不到。就算打下来也没办法稳定经营其土地、稳定治理其民众。因为行政技术上,并做不到将自身的战略能力覆盖这些地区,而军事技术上也没办法长期维持对这些地区的压力。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