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奇闻异事 > 正文

野生大熊猫增多,会跑到其他国家,变成非中国独有物种吗?

2000年,中国大熊猫“美香”、“添添”旅居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并于同年8月生下幼崽“小奇迹”。

2023年11月9日,协议到期后,“美香”、“添添”带着“小奇迹”顺利返回祖国。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颇受全球人民喜爱,不断有国家向我们申请,所以大熊猫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

那么问题来了,野生大熊猫会不会越过边境,迁徙到其他国家去,从而变成非中国独有的物种?

我认为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熊猫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

大熊猫对温度、湿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山沟、河谷、洼地等森林繁茂的地方,温度多在20℃以下,并且还要尽可能保持80%的环境阴湿度。

即便我国幅员辽阔,但满足这种环境条件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大熊猫主要生活在甘肃、陕西和四川这三个省份的45个县(市),例如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秦岭等几大山系,但其中80%都分布在四川。

2.大熊猫非常挑食

说起“挑食”二字,或许有一大批网友都不服,因为熊猫以前属于食肉动物,现在都被迫吃素了,这叫挑食吗?

专家通过对大熊猫检测后发现,它们的肠道结构更接近肉食动物,胃中至今还有蛋白酶等消化酶残留着,胰腺和小肠组织中的蛋白酶活性比食草动物要高出很多,这些都在说明,大熊猫此前是肉食动物,可为什么现在变成吃竹子了呢?一切都跟进化论有关。

750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巨变,森林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草原和竹林,在食物匮乏的条件下,大熊猫的生存也遇到了难题,于是它们开始进化,前臂和手掌变得短而强壮,整体骨骼构造和臼齿,也变得越来越适应啃食竹子,此外,大熊猫的肝脏的愈发能适应竹子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

也就是说,在生存压力下,大熊猫不得已选择了新的食物,而量多且竞争小的竹子,成为了大熊猫的首选。

看到这里,有人觉得,大熊猫都被逼到吃竹子了?而且从动物园的现场以及网络视频来看,大熊猫还会吃苹果、窝窝头、胡萝卜等食物,这还算哪门子挑食?

先说个事,“大毛”和“二顺”是我国送往加拿大的两只大熊猫,按照原计划,协议到2023年到期,然而在2020年,“大毛”、“二顺”便提前回国了,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是“大毛”、“二顺”只吃新鲜竹子,如果竹子稍微有点老,它们就不愿意吃,2020年受疫情影响,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动物园,因无法每周提供两次足够新鲜的竹子,所以只能把两只大熊猫提前送回中国。

其实大熊猫挑食是真的,虽然大熊猫吃的种类不少,但竹子占大熊猫进食量的90%,如果是野生大熊猫,比例甚至能提高到99%。

大熊猫不是所有竹子都吃,它们只喜欢吃60多种竹子中的7类,例如冷箭竹、华西箭竹等。

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地区没有这7种竹子,大熊猫就不愿意迁徙。

3.大熊猫缺乏长途迁徙的能力

大熊猫虽然吃竹子,竹子属于植物,但大熊猫的肠道却比食草动物短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大熊猫以前是食肉动物,胃部会分泌高强度胃酸,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同样无法有效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

所以说,大熊猫缺乏高效吸收植物纤维素的能力,并且作为体型巨大的恒温动物,大熊猫每天都需要消耗庞大的能量来维持生存,简而言之,大熊猫每天要吃很多竹子,但体质不合适导致吸收效率低,它们需要不断地吃。

一天24小时,大熊猫除了在睡觉,就是在吃竹子,很少有空余的时间去玩耍,动物园的除外,也就是说,大熊猫根本没时间去计划迁徙,在当地能正常生存就已然是件很幸福的事。

并且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陆地邻国不少,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

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而这三个省份位于中国腹部区域,随便去哪个邻国都要克服漫长的路程。

气温、湿度、食物、天敌、自身体质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大熊猫不可能冒然迁徙到邻国,只要有充足的竹子,它们甚至都懒得挪窝。

至于族群自然发展到数量太多,慢慢一步步扩大生存范围圈,直到穿过国界,这一可能性的概率也是相当的低。

熊猫的发情周期非常短,通常只有几天,而且留在外面的气味还会被其他动物破坏,综合繁殖能力也比较低,要知道,如果我们把保护大熊猫的力度,换成其他生物,或许它们早就脱离濒危物种了。

20世纪80年代,大熊猫数量约1114只。

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可想而知,即便大熊猫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族群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要想让大熊猫族群不断壮大,直到越过边境线的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分享至:

奇闻异事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