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谜 > 动物未解之谜 > 正文

黄嘴犀鸟 “人”算不如天算 完美的生育策略 败给了高温热浪

炎热的天气导致它们筑巢困难且生育率降低。非洲黄嘴犀鸟类可以在开阔、干燥的草原灌木丛中生存。它们在地面上觅食,寻找种子、昆虫、蜘蛛、蝎子、甚至是老鼠,偶尔还会爬到树上去寻找果实。
黄嘴犀鸟的寻爱方式
黄嘴犀鸟嘴如巨钳,对所有的小毒物视若无睹,它们会将食物塞入巨口,再丢入口中,短粗的舌头则能助其吞咽。

黄嘴犀鸟在“鸟”的世界里,以食为天,两只黄嘴犀鸟的约会,就相当于一次考核厨师的资格。
雌犀鸟在一棵醒目的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雄犀却总是急急忙忙地一次又一次地出去打猎,并带回自己的食物。每一次狩猎,最多十分钟,不然雌犀鸟就会掉头就跑!大概5次喂食,两个鸟儿就可以相爱了。
幸福的小家庭
结婚之后,公犀鸟会在领地上建造一片自己愿意守护的领地。鸟巢是建立在一个天然的山洞里,这些洞离地面大约有10米高。雄鸟把树皮,树叶和草放到巢穴的下面。

随后,母鸟就开始了它的巢穴。用泥土,自己的排泄物和食物的残留物,把洞口堵死,把自己关在了巢穴里。雄鸟也会帮着涂上泥土,最后整个鸟窝都是密封的,但是里面会有一条长长的逃生通道,防止有食肉动物进入。
紧闭的产房,只有一道缝隙,那是整个家庭的救命稻草。整个过程,母子躲在窝中,一动也不动。雄犀鸟每天都会把自己的食物带回来,然后把它们放到缝隙中。排泄物也是从裂缝中排出。这个时期持续了50多天。
生存能力提升
当幼崽长大后,它们的食量会急剧增加,到了这个时候,雌犀鸟就会冲出围墙,和公鸟一起给幼崽喂食。有意思的是,幼鸟会自己重新筑起自己的巢墙,给父母留些空隙等待父母给它们喂食,直至它们的羽毛成长起来。
这一蹲坑繁殖战略极大地避免了被掠夺,也使得幼年犀鸟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它们在非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是,事与愿违,这一切都被气候危机给破坏了。在过去的三年里,随着温度的上升,研究者们发现,在犀鸟中,成功的交配筑巢次数从52%降至12%,而在成功孵化出一头幼崽的成功率则从58%降低到17%。
分享至:

动物未解之谜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