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猎奇八卦 > 正文

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阶段,体积到时候膨胀一百倍

宇宙间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即便是天上的星星也不例外。

每个恒星都有各自的演化周期,当它们内部的核聚变燃料消耗完毕后,也会走向衰亡。我们的太阳目前处于主序星时期,还是一颗正值壮年的恒星。科学家计算,太阳将会在50亿年后变得不稳定,进入红巨星阶段,体积到时候会膨胀一百倍,地球也将在太阳的内部运行,直至和太阳融为一体。

可以看出,虽然恒星为行星提供了成长的栖息地,但它有时也会成为杀手,吞噬自己的行星。尽管有些悲剧,但被吞噬行星的命运似乎也不总是就此告终。来自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部分恒星在吃掉自己的行星后,又把它们吐出来了。恒星吞噬行星是宇宙中常会发生的事, 比如在小说《三体》中,三体人所在星系的恒星就曾吞噬过11颗行星。三体星系的恒星运动规律变化无常,当行星和恒星靠的太近时,行星就会被恒星的引力拖入内部。

我们的太阳系看起来非常平和,但并非所有星系都是这样。事实上,银河系中像太阳系这样的单恒星系统只占了整个星系的25%,剩下的星系多为不稳定的双恒星或三星系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恒星在自己的生涯中吞噬过一颗或多颗行星。即便是我们的太阳,在它步入晚年时也会杀死它周围的行星。

恒星之所以能发光热,靠的是它内部的氢氦核聚变。核聚变会向外释放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自身质量产生的向内重力达到平衡状态,以来维持自身的稳定。随着核燃料日复一日的消耗,太阳的质量也在逐渐损失。直到太阳的核燃料消耗殆尽,核聚变的反应速率骤然下降,无法再和重力达成平衡时,太阳的稳定状态也随之被打破。

 

=

内核的收缩使外层的氢元素进入内核,此时氢元素开始加速燃烧。这种燃烧和先前的核聚变有很大不同,它导致太阳的辐射压剧增,使太阳的外层不断向外膨胀。在星际空间的冷却作用下,外层的温度下降,可见光从黄色转变为暗红色,进入红巨星阶段。届时太阳的直径将会骤增120倍,达到3.4亿千米。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只有1.5亿千米,太阳膨胀为红巨星后,将会吞噬它曾孕育的太阳之子:地球。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某些行星可以在被恒星吞噬后在恒星内部运行数十万年之久,还有可能被恒星再释放出来。这是否意味着,即便地球被太阳吞噬,仍然有存活的可能呢?

研究人员先是在某些白矮星周围发现了一些质量较大的行星,随后发现这些行星都过于靠近主恒星,并不像是在它们现在的位置自然形成的。于是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对不同的恒星和行星进行了模拟,试图看到行星进入恒星内部后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们的最终命运。结果显然,部分行星在其中幸存了下来。

这些幸存的行星在进入恒星后,稳定的在恒星大气层中环绕核心运行。它们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搅动恒星外层大气,将大气物质甩向太空,使大气层的外缘变得稀薄。部分恒星不仅能够幸存下来,还能加速恒星的演化,让恒星提前进入下一阶段,从而从恒星的引力中挣脱出来。

不过并不是所有行星都如此幸运,研究人员发现能够生存下来的行星本身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比如它们必须够大,至少也要像木星一样大。而地球这样质量较小的行星,在进入恒星一段时间后就会被恒星的引力彻底撕碎,和恒星融为一体。

那么既然地球无法在太阳的吞噬中幸存下来,地球上的人类该何去何从呢?

假如到时人类的科技已经能够造出光速飞船,就可以使用数万艘包含有完整生态系统和冬眠系统的星际飞船驶向宇宙中新的宜居星球。

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达到了5000多颗,其中有50多颗被认为是宜居星球,其中个别星球的环境可能比地球还要好。比如位于天秤座的格利泽581g,这颗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倍,体积是地球的1.2倍,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地球。虽然重力会是地球上的一倍,但仍在人类的承受范围之内。并且星球上存在着稳定的大气层,极有可能存在液态水。

虽然它目前的地表温度仍然处于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改变,格利泽581g最终会拥有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地表环境。

当然,这些假设只是建立在人类的速度能够接近光速的基础上。假如到那时人类还无法拥有这样的技术,只能留在太阳系,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星球上建造地下城的方法继续生存。

分享至:

猎奇八卦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