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2700年的古墓被发掘 现场由武警维持秩序 还找到了两项世界记录

国地大物博,其中的许多地名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带有“京”字的地名就说明在古代多有帝王在此建都立国,而带有“陵”字的地名则一般与古墓有关。在湖南有一个名叫“沅陵”的地方,虽然带有“陵”字,但千百年来人们并没有将其和古墓联系到一起。然而,在1999年的某一天,沅陵县城西的虎溪山正在进行施工时,出现了大量的“白膏泥”。这引起了老师傅的注意,因为出现“白膏泥”就说明下面可能藏有规模颇大的古墓。于是,大型挖掘机仅挖出了两大坨的“白膏泥”,下面就出现了很多木炭和摆放整齐的木板。这证明了地下有大型古墓的判断。施工队通知了当地的文物部门,并等待考古专家的到来。由于这座古墓已被严重破坏,考古人员清理了数天之久才真正看到基本的结构。随后的发掘工作也证明了这是一座“竖穴”墓葬,规模和著名的“马王堆”差不多,足见其墓主生前的显赫地位。

但这座大型古墓究竟是谁的呢?在场的专家又联想到了“沅陵”这个地名,后在《汉书》中证实,“沅陵”早在西汉时期,是长沙王儿子“吴阳”的封地,而且他的爵位就叫做“沅陵侯”。这座古墓的规模和葬品也证明了这一点,仅残存的墓道就有14米长,11米宽。但是这座古墓躲过了历代来人的光顾,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相对完好的状态。在这座古墓中出土的竹简,虽然比不上青铜器、金银玉器等实物类的“国宝”,但每一件器物都称得上是精美绝伦,同时也体现出了汉代时期的最高制作技艺。这些竹简最终被确定为3万余字沅陵汉墓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经过考古人员的辛勤工作,竹简最终被确定为3万余字。这堆黑乎乎的东西竟然是一万多片竹简;而且在地下沉睡2700年,直到今天上面的文字竟然还能依稀可辨。这堆竹简中记载了两项重要内容,一项是“黄薄”,说白了就是一部颇为详细的汉代沅陵地区的人口户籍目录,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关于“人口户籍”统计的文献;第二项则是最早的“食方”,也就是今天说的“菜谱”,里面记录了多种汉代美食菜肴的操作流程。

这些竹简对我国的历史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同时2700年前的“菜谱”问世,也称得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了。沅陵汉墓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更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文化之旅。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