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怎么看明朝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想要了解他,就要了解当时明朝和蒙古、后金的那段历史渊源。其中,袁崇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众所周知明朝对蒙古的招数,除了经济制裁外,还有一招就是“以夷制夷”;甚至为了对抗崛起后金,实施“后金人头”悬赏制。

不久之后,袁崇焕下令废除了明朝长期实施的后金人头,当然啦,袁督这样做的目的也有他的道理,比如说蒙古人拿来的后金人头含金量不高。说白了存在杀良冒功,感觉到是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钱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袁崇焕这么做是对的。不知道他是不明白还是没有远见,因为明朝每年都会给蒙古人下达后金人头的任务,目的是让蒙古和后金长期处于摩擦不断的角色,让他们互相削弱。袁崇焕在处理这件事后有点矫枉过正不应该一刀切。

在皇太极登基前,当时的蒙古可以说表面还是明朝的臣民,明朝为了对付后金,争取蒙古人对大明朝的忠心,为了拉拢蒙古人,明朝经常给他们钱粮,但袁崇焕解禁了这项制度后,部分蒙古人有的倒向了后金,大多是在明朝和蒙古之间扮演两面派的角色。比如16 29年也就是崇祯两年,喀喇沁部落遇到了大饥荒,没有办法,只能到明朝边镇抢劫粮食。崇祯当时大怒,派人责过问,喀喇沁申诉说:“无粮过冬,实为无奈”……让崇祯崩溃的是自己刚刚训斥过喀喇沁后不久,袁崇焕就卖米给他们,希望帮助他们渡过饥荒。可他不知,喀喇沁买米其实是为后金代购。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崇祯和袁崇焕君臣之间间隙越来越大,不只是因杀毛文龙,虽然袁崇焕解释得到了崇祯的谅解,但这并不代表崇祯真心原谅他。实际上,蒙古人也确实将大批军粮流向了后金,缓解了后金战略物资的紧张状况。没过多久又发生了“己巳之变”,种种事件联系起来,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可以说完全破产。怎么说呢?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