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奇闻异事 > 正文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耳熟

我国古代屡受游牧民族的侵扰,历史上的许多辉煌的政权都在游牧民族的进攻下覆灭,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就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

游牧民族大半辈子都生活在马背上,骁勇善战,非常擅长千里奔袭,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不仅灭亡西夏,南下攻金,他的铁蹄一直踏到欧洲的黑海海滨,远抵克里米亚半岛,欧洲人惊恐的将他的军队称为“上帝之鞭”

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凭借着英明的君主和天纵的将领,几乎解决了少数民族的侵略问题,这个朝代就是汉朝,这个天纵的将领就是霍去病。

“寇可往,吾亦可往”

汉朝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对匈奴的侵略和掠夺几乎是无能为力,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至于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在汉武帝执政时期被彻底扭转了。

自汉武帝以来,汉朝与匈奴之间就攻守易形了。

霍去病在二十一岁就达成了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成就,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会拿本朝最好的武将,来对标霍去病的实力。他是河西走廊的神,山丹军马场场长,匈奴人绕不开的噩梦。

在秦末汉初之时,匈奴趁着大汉兵马疲敝,国力空虚,趁机一统了大漠,在整个亚欧大陆的版图上,单从面积上来看,匈奴汗国是当时东方世界最大的政权。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初期,汉王朝打得异常憋屈,汉高祖刘邦想去打匈奴,直接被匈奴围在山上七天七夜,差点死在匈奴人的手里。

后来打仗实在是打不过,就只能采用和亲的方法,不停地送公主和美女钱财到匈奴去来换取和平。刘邦死后,匈奴人甚至想要抢走他的夫人吕后,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匈奴,当时的吕后也只能卑辞屈礼,委婉拒绝。

后来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安定繁荣,国力逐渐恢复,军事实力逐渐强大,终于有实力和匈奴硬碰硬的时候,汉朝派出大军在马邑埋伏,想要给匈奴致命一击,没想到被匈奴的眼线发现,匈奴军提前撤走,只留下汉朝兵马望尘兴叹。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又命令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率领四路大军主动出击。这场作战的结果,公孙贺的部队深入大漠,根本没有见到匈奴人的影子,无功而返,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公孙敖则与匈奴的主力部队遭遇,苦战不敌,兵力折损三分之二,灰溜溜地跑了回来。“飞将军”李广运气不好,在北漠中迷失了方向,陷入匈奴人的重重包围,最后竟直接被匈奴活捉,可谓是一败涂地。

只有卫青率领的军队打出了一些优势,取得了一些战果,没有把汉朝的脸面丢尽。

这场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也导致汉武帝后来开始重用卫青,很快将卫青提拔为大将军,而此时汉武帝没有想到了自己麾下有了卫青这位大将后,上天仍没有停止对它他的眷顾。

封狼居胥

霍去病可以说是提拔大将军卫青获得的赠品,霍去病其实算是汉朝的“外戚”。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并且已经在汉武帝身边呆了很久,汉武帝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小霍,后来汉武帝还纳了霍去病的小姨为妃子,成了霍去病的“姨夫”。

虽然霍去病在宫中的生活非常滋润,但相比于划水摸鱼,躺平吃饭,霍去病却更喜欢和自己的舅舅卫青在军队里厮混,年幼的霍去病经常跟随卫青四处行军打仗,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马术和骑射。

卫青对这个外甥也非常爱护,但他没有想到,身为大将军的自己以后还会沾上这个外甥的光。

汉武帝看霍去病年纪轻轻痴迷于军旅生活,喜欢打打杀杀,于是也就派他跟随卫青出征讨伐匈奴,给了他一个骠姚校尉的军阶,让他随军出征,沾一沾他舅舅的光。

让汉武帝没想到的是,在对抗匈奴的战场上霍去病跟舅舅卫青相比很快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由于霍去病本来就是去军队实习的,他随军出征的时候只有十七岁,所以卫青实际没太指望霍去病发挥太大的作用,他平时也只是让霍去病带人抓几个匈奴的探子,还嘱咐他不要跑的太远。

卫青所率的汉军主力在这次对匈奴的作战中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这段时期,匈奴的内部矛盾缓和,各部族比较统一,匈奴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

正面战场上,两边的伤亡都很大,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遭遇了匈奴主力,右将军苏建全军覆没,前将军赵信情况好一点,一看打不过就采取苟且偷生的策略,直接投降了,并且把汉军的情报全部泄露给了匈奴。

卫青当时已经准备班师回朝,向汉武帝谢罪了,前线突然传来骠姚校尉霍去病的战报:霍去病孤军深入,直接抄了匈奴老窝。

此战,霍去病部队共杀敌两千余人,同时斩杀俘获大批匈奴方面的重要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匈奴单于的祖父、叔父、匈奴的相国。

经过这场惊艳的作战,十七岁的霍去病,因为功冠全军,一战封侯,被封为“冠军侯”。

仅仅十七岁的年龄,即使是小说中的龙傲天主角都还在喊着:“莫欺少年穷”呢,霍去病却已经立下了不世之功。

霍去病的惊人表现令汉武帝对他青眼有加,汉武帝担心他因为年纪小会居功自傲,毕竟缺乏经验,就劝诫他多看看兵法,提升一下自己。

而年青的霍去病则对于汉武帝的劝学建议不屑一顾,他直接向汉武帝表示:打仗靠的是随机应变,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死内容,兵法看个大概就可以了,多看了反而影响他打仗的思路。

而汉武帝面对霍去病近乎狂妄的表态,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很高兴,认为霍去病确确实实是个非同寻常的奇才,他评价霍去病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连年与匈奴作战,败多胜少,他此时正需要这种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的将领。由于霍去病就是汉武帝一直想要的未来战争新型军事人才,导致霍去病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当上了骠骑将军,他率领一万骑兵千里奔袭河西走廊,兵锋直指匈奴总部。

是啊,不到二十岁的统帅,只率领万骑精兵,就敢深入到敌后几千里,朝臣中也不无担忧的声音,而汉武帝对这位自己钦点的少年将军有着充分的信心,“谁让朕看上的将军,就只有二十岁呢”。

而霍去病即将出征的河西走廊,实际上是一条位于现在甘肃中段的狭长通道,在汉朝时这块土地被匈奴控制,而如果汉朝拿到这里的控制权,不但可以切断匈奴对中原的威胁,还可以防止匈奴人求助于远端的羌人,形成对汉朝不利的合围之势。甚至还可以直接打通汉朝去西域的道路,可谓是重中之重,兵家必争之地。

能不能拿下河西地区,对汉朝的未来非常重要。而霍去病,也注定会在河西走廊这个地方建立他不世的功勋,在这个地区,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历史对汉家的眷顾。

由于在这个时间点,出使西域的张骞,已经带回了河西地区的详细地形图和水土风貌,汉朝的军队再也不会担心迷路了,也对他们以前不熟悉的国境之外的地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所以,进入河西地区的霍去病,那个时候非常清楚一件事,他的前方是没有尽头的,至少在他那个时代,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探索到尽头。他回家还需要走这条通道。

当时的河西走廊有五个匈奴蜀国,而霍去病没有任何后援补给,他的身后只有茫茫的大漠,这样的孤军深入,在任何一个有见识的战略家军事家看来,都像是以身饲虎,无异于送死。

然而,拿凡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天才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

如今的霍去病已久经沙场,今非昔比,为了保证部队的高速推进,他放弃了所有重武器,要求部队轻装上阵,他想的是,这里是匈奴的底盘,保持部队的高机动性,只要能取胜,就能掠夺匈奴军队的装备和给养,以战养战,就不需要额外的补给。

霍去病的军队在六天内直接奔袭了一千多里,连续踏破了五个匈奴王国,他的进攻实在是太快了,往往下一个匈奴国刚收到邻居被攻破的消息,正准备收拾家伙御敌时霍去病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堪称是古代的“闪击战”的典范。

霍去病一直杀到敦煌,此战歼灭匈奴近万人,匈奴折兰王、卢侯王被杀,浑邪王子被擒。

汉武帝乘着兵锋正盛,同年夏天就组织了第二场河西之战,这次,汉武帝给霍去病贴心地送了几个帮手,汉武帝让霍去病、公孙敖一路,攻打匈奴右部;让李广、张骞一路攻打匈奴左部。

大战瞬间在几千里的土地上展开,这次出击汉武帝是用了心思的,理论上李广、张骞打得越好,霍去病那边的压力就越小,然而张骞的部队迷路了,没按时间会合,李广、张骞这边没能起到辅助策应的作用,右路公孙敖和霍去病的压力骤增。

公孙敖的部队在深入匈奴后也与霍去病的部队渐行渐远,由于霍去病与匈奴打仗长年获胜,手下有许多归降的游牧民族军官,导致他的部队很少失去方向,霍去病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来了个大迂回深入匈奴腹部。

在失去友军援助的情况,霍去病再次痛击匈奴主力,斩杀三万余人,俘虏小王七十多人,匈奴各级官员抓了两千多个,匈奴河西两大王之一浑邪王直接降汉,将祁连山变成了汉朝的最大养马场。

河西走廊彻底被打通,丝绸之路形成的条件具备了,为之后汉朝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侵扰的问题,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派“大汉双壁”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一路大军,分东西两路同时进攻,目标就是单于本部,寻歼匈奴主力,汉匈之战中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开始了。

卫青率领的侧翼军对单于进行围堵包抄,取得了一定战果,但还是让单于撤走了,霍去病的部队又是不带粮食,轻装奔袭,长驱两千里,如入无人之境。

霍去病带着部队一路冲到了瀚海,就是今天贝加尔湖的地方,在匈奴的圣地狼居胥山设坛祭天,在敌人的祠堂祭祖,史称封狼居胥。彼时的霍去病才二十一二岁。

漠北之战一路打穿了匈奴,匈奴只能向未知的远方逃窜,苟且偷生。汉朝出现了“自此匈奴远遁而漠北无王庭”的局面。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霍去病这位上天送给汉朝的限时外挂,又或许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历练,帮汉武帝解决匈奴侵扰,阻碍发展的问题,如今他的任务完成了,就被召回去了。

公元前一一七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去世了,死因不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属于霍去病的那个光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只能从史书和影视文学作品中凭吊先人,怀古思今了,然而霍去病当年留下的点点痕迹,至今仍然存留着。

比如他收复河西走廊,设立的四郡,如今都是我们熟悉的地名。这四个地方分别是酒泉、敦煌、张掖和武威。

其中一个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酒泉了,这里一直作为我国的主要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为国人熟知,殊不知这个地名的由来还有“霍去病倾酒化酒泉”的有趣典故。

传说在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连战连捷,汉武帝为犒赏他,特地遣人送去皇封御酒,这是莫大的尊荣,霍去病果真是是领兵打仗的料,他没有独自享用御酒,而是想把他分发给士兵,鼓舞士气,发挥御酒的最大作用。

然而将士如云,御酒只有少许,难以雨露均沾,霍去病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将御酒倾注在附近的一个泉眼里,让士兵来取饮倒入了御酒的泉水,虽然实际上谁也喝不到御酒,但仪式感和鼓舞士气的目的却达到了。

正是在酒泉泉眼附近,霍去病与将士开怀畅饮,汉武帝为他修建了豪华宅院恭迎他班师回朝,而霍去病没有接受,在这里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于是这个泉眼所在的地区就被命名为“酒泉”,绵延至今。

第二个地方就是著名的敦煌了,是霍去病军队最远到达的地方,它位于西域和中原之间,“敦”有着“大”的意思,“煌”就是盛大的意思,命名敦煌之意,就是在宣扬汉朝的强盛辉煌。

至于张掖的含意就更有趣了,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武帝用“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来形容霍去病打通西域道路的丰功伟绩,因此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就被命名为张掖。

最后一个武威的命名含意与敦煌相似,都是取字面意思,武威武威,旨在宣扬汉军武运强盛,军威浩大。

分享至:

奇闻异事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