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明清四大名镇,其中三镇变城,一镇还是镇,该镇为何没发展起来?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许多城市都焕然一新,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更是一跃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这些城市中有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就是明清时期的首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所以它的快速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此之外,明清时期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这四座名声赫赫的小镇

其中,汉口镇是四大名镇之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如今更是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手工业闻名于世,现在的佛山镇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特大城市,下面管辖着五大城区。

景德镇,是大名鼎鼎的“瓷都”,既有独特的陶瓷文化,又有悠久的制瓷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参观。

由此可见,这三座城镇的发展,虽不及明清时期的辉煌,但总体来说也不算没落,可唯独四镇之一的朱仙镇不仅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还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乡镇,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朱仙镇的历史

朱仙镇,兴起于北宋年间,赵匡胤登上皇位后,将首都建在了开封

因此,开封迎来了一次大发展,人口高达一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

作为一国之都,开封需要养活包括皇帝在内的上百万人民,他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粮食和物资,都是一个世纪大难题,那这些东西又该从哪里搞来呢?

当然是从其他地方运到都城了,这是最方便,也是最便宜的办法。

开封一带,江河众多,但真正适宜漕运的却不多。那时候汴河,蔡河,金水河,广济河,被称作“四大漕运”。

其中,汴河是最大的河流,能承载更多的货运。其次就是惠民河,朱仙镇就位于惠民河的必经之地,这也为朱仙镇的兴盛,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得益于漕运,朱仙镇附近的运粮船、商船络绎不绝,因此也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他们在朱仙镇修建商铺,钱庄,使得朱仙镇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得到了繁荣发展。

除此之外,朱仙镇有一项特殊的手工技艺,那就是制作木版年画作为木版年画的发祥地,朱仙镇的工艺那叫一绝。

北宋时期,家家户户贴的年画,很多都是出自朱仙镇,因此朱仙镇的名气,也渐渐传播开来。

按理说,朱仙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名气与其他三镇相比起来,也并不逊色,何以如今衰败至此呢?

朱仙镇的没落

宋朝覆灭后,元朝将首都迁移到了北京,开封从此丧失了首都的位置。

再加上京杭运河的开通,朱仙镇的漕运也逐步衰落。雪上加霜的是,黄河水患时常决堤,导致下游的惠民河,也渐渐淤积

后来,元朝统治者派遣防河大臣贾鲁,对黄河进行了治理,并对惠民河进行了疏通。

为了以示对贾鲁的敬意,惠民河更名为贾鲁河。明清时期,贾鲁河重新开通,朱仙镇再度繁荣,与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并称为四大名镇。在这段时期里,朱仙镇可谓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朱仙镇的倒霉却没有因此停止,自道光年间起,黄河便时不时地发生一次大洪水,朱仙镇就是其中之一的受灾区。

黄河决堤的后果很严重,抛开灾情不谈,贾鲁河被大量泥沙堵塞,无法再通行,也就意味着贾鲁河失去了运输的作用,这对于朱仙镇而言,是最为致命的地方。

到了1927年,重新开通的贾鲁河,已经不再流经朱仙镇,朱仙镇彻彻底底地失去了其兴盛之本。

没有了运河,光是依靠传统的木版年画,朱仙镇根本就支撑不下去,朱仙镇在鼎盛时期时,有将近二十万人口,而后来却只剩下十分之一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封还失去了省会城市的位置,这就成为了压倒朱仙镇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朱仙镇传承了上千年的木版年画,在机械印刷的冲击下,许多做年画的人都被迫改行,没有几个还能坚持下去。

不过好在最近几年里,国家越来越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统的手工制品,又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