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刽子手嘲笑死囚怕死,死囚却说我饿了,刽子手急忙跪下称:先生请

自古以来,气节都是深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一份不可磨灭的精神,每逢国家有难之时便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求能为功与名只求能拯救祖国拯救民族。

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有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一样,一点痕迹什么的都没能留下,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明朝时期的黄道周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一员,他为了明朝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山河破碎之后仍然在为王朝继续奋斗着,直到他落入敌人的手中。

被俘虏后黄道周没有求饶,而是一心求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气节两字,就连当时行刑的刽子手也向他下跪行礼。那么,黄道周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苦学成才,为国为民

公元1585年黄道周出生,生活在万历年间出生的他,正经历着明朝一步一步走向腐朽的过程。

黄道周出身贫寒,亲眼见证了下层人民生活一日不如一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外部敌人虎视眈眈的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黄道周还很小的时候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成为天下第一等大官,为天下百姓做第一等的好事,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努力的学习着书中的文化知识。

尽管家里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这些外部因素却无法阻止黄道周追寻自己的目标。父亲发现了自己儿子的行为,看着他努力上进,为了自己的抱负在奋斗着。

思虑再三,父亲便便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五岁的黄道周进入书院读书去,毕竟在古代上学的花销很大。可是,只有读书黄道周才能参加科举,只有科举考试才能让黄道周实现他的理想。

当时,虽然黄家的经济条件非常贫困,但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将他送进了书院,黄道周进入书院之后,他的才华与能力一点点被激发了出来。

教书先生发现黄道周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只要自己讲过的课他总是一遍就能记得住,并且黄道周写文章从来都是下笔如有神、又快又好。

教书先生非常的高兴,认为自己能有幸教育一个这样的奇才实在是难得,于是便免去了黄道周的学费,时不时还会接济一下他的家里,以便让他能够安心的读书。

10年之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黄道周的父亲病逝了。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年仅14岁的黄道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哭得伤心欲绝。

所幸在师傅的安慰下黄道周平静了下来,他意识到了父亲走了自己便是家中的顶梁柱,所有的事情也必须要承担下来。黄道周打起精神,安葬好了自己的父亲,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规划。

辛苦求学终有所成,奈何仕途却坎坷

那时,黄道周已经跟师父苦学十年,师傅的真传他已经尽数学得,为了不耽误自己徒弟的前程,师父又为他写下了一纸推荐信,指点他前往广州府的府学继续求学。

黄道周安顿好了自己的母亲,便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进一步求学的旅途。来到了广州学府,由于黄道周才华横溢,刚刚进入府学没多久其才华便让周围的人佩服不已。

外部的美誉并没有让黄道周骄傲自满,他对此一直都不以为意,继续专心致志地学习着。很快县试就开始了,当时年仅23岁的黄道周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头名,拿下了秀才的称号。

没过几年,黄道周又拿到了举人的称号,成为了大明朝的一名举人。不过,他的考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考进士的时候便是屡战屡败。

黄道周虽然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缘由,但好在他是个持之以恒的人,认定了的目标就绝对不会改。公元1622年,黄道周终于如愿以偿考到了进士,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此时此刻他已经38岁,十余年的努力总算是为他带来了足够的回报。值得一提的是,与考试之路上的坎坷相比,入仕之后的黄道周仕途更加的坎坷。

原因也很简单,他生性刚正为官不是为了名与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及百姓。恰好当时宦官魏忠贤的权势极大,在面对当时权势熏天的魏忠贤时,黄道周毫不畏惧直接公开抨击。

以至于魏忠贤将他视为仇敌,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便将其贬出了京城。多年后,崇祯搬倒了魏忠贤将黄道周重新召回了回来,可是黄道周的性格让崇祯皇帝也受不了。

经历了一场灾祸的黄道周,依然是和以前一样刚正不阿,他多次顶撞崇祯皇帝。面对臣子一次又一次地顶撞,崇祯被怼得一肚子怒火,龙颜大怒之下便以“冒犯圣躬”为理由将他贬到了地方、赶出了京城。

经过了第二次贬谪之祸后,黄道周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想要为国为民做贡献很难。多年后,崇祯再一次将他召回京城的时候,黄道周选择了拒绝并直接回乡,开始了自己著书讲学的新生活。

杀身成仁,气节不可丢

崇祯皇帝执政末期,大明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朝堂内官员贪腐党争激烈,百姓苦苦地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线上,阶级矛盾极度激化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整个王朝就像是一捧干柴,只需要一丁点的火星就能将之点燃。

边疆外满族在东北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时机,希望能够伺机入主中原改朝换代。

果不其然,没过几年张献忠、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造反,北方的满清八旗随时有可能进攻山海关。

内忧外患使得崇祯皇帝焦头烂额,可是他却无人可用无力回天,最终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自缢在了皇宫后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大明朝正式灭亡。

话说,虽然黄道周此时已经远离了朝堂,但并不代表他从此之后就再也不关心国家。恰恰相反,对于大明王朝他一直以来都是最为上心的。

亡国的消息让黄道周心痛如刀割,过了不久南明朝廷征召原先的明朝臣民,黄道周便随大流一起去了南明朝廷,为了光复曾经的大明朝而努力着。

大明灭亡不久,李自成也在进入北京城的第二年被清军赶出了北京城,之后在陕西遇害身死道消。很显然当时的天下已经易主,满清八旗入主了中原。似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但黄道周不愿意放弃,在明末元初那个年代许多汉人子弟为了恢复河山都不愿放弃,他们或加入各地的抗清义军,或自己组织力量拉起队伍,黄道周自然也不例外,他来到江南的主战场上反清复明。

王朝更迭乃是大势所趋,清朝成为中原正统一切似乎都已成定局,尽管黄道周作战时英勇无匹企图逆天改命,想要效仿诸葛亮做一次逆天而行的勇士。

很遗憾天命难违,面对着八旗铁骑他最终还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徽州作战时被当时的守将张天禄所擒获。张天禄得知黄道周的身份后不敢怠慢,连夜派人将折子送到了京城,请求顺治的处理意见。

没多久顺治帝批复下来了,要求张天禄好生将黄道周送往京城,沿路不可怠慢他。就这样,徽州守将亲自将黄道周押送到了京城,安安全全送到了顺治的面前。

顺治对黄道周十分重视,他想劝说这样一位忠臣投靠大清朝,甚至还让大明朝的降将、当时在清军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洪承畴来进行劝降。

然而就在洪承畴刚开口时,黄道周抢先一步骂他是个背主求荣之辈,一字字一句句让洪承畴羞惭不已。洪承畴无法劝降黄道周,只好回去向顺治禀报,顺治对黄道周又高看了几分。

随后顺治帝又派了几波人来劝降他,但都失败而归,黄道周一心求死甚至不惜绝食明志。

顺治皇帝十分无奈,他想放了这样一位忠臣,但又怕其成为大清朝的隐患,最后只好成全了黄道周之名,下令择日将他斩首示众。

行刑那天黄道周被一干军士押送到了行刑地,就在他走上刑场的时候一直不出声,刽子手以为他是怕死吓得,眼神中充满不屑。

也就在此时黄道周说了一句话,只不过这句话多少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他居然说自己“饿了”。

刽子手回复道:“这会喊饿了?晚了!老子磨好刀就送你去见阎王!”不过,监斩官怒喝着申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刽子手:“放肆,你怎么跟黄道周大人说话的!”

自古以来,人人都敬佩英雄与好汉,得知了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道周之后,那么刽子手也不敢再放肆了,而是跪了下来对着黄道周磕了三个响头。

之后他便给黄道周让出了道路,恭敬地跪在地上对黄道周说到:“先生,请!”似乎刽子手也知道,黄道周对气节看得很重,自己能做的就只有成全他,尽量让他少受痛苦地离开人世。

走上刑场前,黄道周回头看了一眼南方,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就这样他英勇就义了......

不过,黄道周虽然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事迹、他的经历都被载入了史册流传后世。时至今日,每当后人提及“黄道周”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他那刚正不屈的气节。

正所谓“正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黄道周虽然出身贫苦,但他却比很多明朝的达官贵人还要忠诚大义。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