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清西陵中,几座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堪称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清西陵,无论是从建筑规模,建筑技艺还是文化内涵,都堪称前所未有。

其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雍正泰陵,位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泰陵始建于1730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泰凌的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建筑中的风水观,主体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楼开始,过一座五孔石拱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庄重肃然,构成清西陵的主体门户,然后就是2500米的神道,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是高大的苍松翠柏,自南向北分布着40多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分别是大红门、具服殿、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方城明楼、宝顶等。

与泰陵规模相近的,是嘉庆帝的昌陵,昌陵位于泰陵西一公里处,始建于1796年,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昌陵的隆恩殿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块呈正方形,边长约62厘米,不滑不涩,平亮如砥,石面上缀以天然紫色花纹,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好像铺了一地的珍宝。

另外,昌陵的朝房、隆恩殿、配殿、明楼、宝顶等地方,比泰陵修建的规模更大。

即嘉庆帝之后,把陵墓建在西陵的是道光帝,他的陵墓称为慕陵。慕陵始建于1831年,耗时5年,内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慕陵的规模比较小,但建筑手法和别出心裁的设计,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整个围墙都用磨砖对缝的手法砌筑,使墙身严丝合缝,平齐结实,最具特点的是其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建筑工艺,这三座建筑的建筑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不饰油彩,以本色为基调,在天花、裙板、绦环板、雀替等处,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喷云吐雾,非常生动,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据说,这是道光用来避免地下水渗漏的方法。

与以前的陵墓明显不同的是,慕陵外没有了圣德神功碑楼和石像生,还是清代帝陵中唯一没有望住,并把罗锅墙建成弧线形的。

最后建在西陵的帝王陵墓,是光绪帝的崇陵,崇陵位于泰陵宫南约4公里的金龙峪,始建于1909年,历时6年,一直到民国4年才完工。内葬德宗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崇陵的地宫工程最为浩大,整个墓道全长63米多,面积近350平方米,空间2170立方米左右,地宫的主体建筑是金券,重要部分还有存放皇帝、皇后棺木的宝床,以及浮雕着菩萨立像的石门。

由于建筑时间比较接近现代,崇陵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其内部的木构架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独到之处,是殿内四根金柱上用沥粉贴金做成的盘龙装饰,精美无比。

这四座帝陵,是清西陵中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其次还有很多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

整个清西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工艺高超,内涵丰富并各具特色,较好的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全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是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杰作,有重要的研究和鉴赏价值。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