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奇闻异事 > 正文

当年质问克林顿的北大女孩,嫁到美国后惨遭抛弃,现成图书管理员

1998年6月的一个清晨,北京大学校内的足球场上人头熙攘,数百名学生端坐在草坪上,仰视着高台之上的人影。

台上正是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众人都好奇地伸长脖子探看。

此刻太阳已经从层层云海中挣扎出,演讲台上洒满一片金黄,沐浴在日光中的正装老人正昂首演讲,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宽阔的操场上空远远传开。

演讲完毕后,一个接一个的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开始提问。

中文系的女学生马楠翘首等待着,终于找到机会起身说话,她一番慷慨言辞,语气激昂澎湃,四面同学却被震惊到张大了嘴。

“……最后,我认为,为了正义和真理而选择最合适的道路,才是自由的真正定义。您是否认同我的观点呢,总统先生?”

马楠昂头紧紧盯着台上克林顿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大声问道。

不等克林顿做出回答,马楠又迅速发声:“我想另外再补充一句,真正懂得自由的定义的人,才会更加尊重别人的自由。谢谢!”

这位挺身质疑克林顿的女孩,在未来的十几年里风波不断,从“反美斗士”到“可怜妈妈”,从幸逢知音到骨肉分离,登上高山之后又是悬崖深谷,一生跌宕起伏。

克林顿北大演讲遭质问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在结束官方交流之后,克林顿提出了希望来到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进行参观的想法。

北京大学得知此事后,热情邀请了克林顿到校参观,还计划为他组织安排了演讲,并加入让北大学子提问美国总统的互动环节。

举行演讲之前,学校将学生干部和党员团员召集在一起开会,说明互动时要提出什么方面的问题,然后举了几个中规中矩的例子。

94级中文系的学习委员马楠听完这番话后嘴角一撇,皱起了眉头,她心中并不认可学校步步求稳的行事风格,而且她对这件事有自己的计划。

会议刚结束,满腹意见的马楠就跟同学说道:“我们大学生,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吗?”同学絮絮安抚她,这样重要的场合还是按安排行事比较稳妥。

马楠却认为,如果按部就班地提问,那就只是为了完成一项无聊的任务。

而美国总统来校访问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宝贵机会,她一定要做一件不属于任务范畴的事,到时必定会万众瞩目。

会议室里人还没走光,一名负责在演讲提问环节传话筒的助理老师看了马楠一眼,摇了摇头走出门去,想着提问环节可不要被她弄得下不来台。

马楠自顾自地埋头数学生入场券,作为中文系学习委员的她拿到了七张,发给系友后自己也留了一张。

6月29号的清晨,四百多名拿到入场券的学生来到会场,倾听着克林顿的发言。

在演讲中,克林顿挑选了一句自己感兴趣的话作为论点,也就是胡适曾说过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克林顿对此阐述完自己的想法,宣布开始提问互动环节。

马楠听到后立马举起了手,胸有成竹地等待着老师让自己起身提问,但传话筒的助理老师直接忽略过她,走向了另外几位举手的同学。

马楠的目光盯住了在场中游走的助理老师,看着他拿着话筒一次次传给欲待发言的同学,也不知何时轮到自己。

 

她撇了撇嘴,继续高高举着右手,在这一片端坐的学生中格外显眼。

五个学生发言完毕后,助理老师看见马楠依旧在高举着手臂,目光灼灼,只能无奈地走了过来。

“太好了!终于轮到我了!”马楠急不可耐地接过老师的话筒,迅速站起来,“您好,总统先生,我是中文系的学生马楠,非常欢迎您光临北大!”

马楠双手握住话筒,抑制住激动的神情,向上方轻轻鞠了一躬。

克林顿微微一笑,点头伸手做了个请继续的姿势。

 

马楠点点头,吐词清晰又迅速地说道:“我记得您刚刚引用到了胡适先生的一句话,阐述为不用牺牲自己的自由来成全国家的自由,其实,我认为这样的解读并不合适。”

话音刚落,草地上就响起了一片“嘶”的倒抽气声,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扭头探看是谁想出风头,操场侧方的媒体也迅速把摄像机齐刷刷对准了这个女孩,想看看她接下来会有怎样惊世骇俗的语言。

马楠不理会四面八方射来的诡异目光,略显清瘦的身影如针一般笔直钉在地面上,她脑海中浮现出了北大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横幅上写的一句蔡元培的话。

于是她立马开口说道:“北大曾经的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过:‘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行而不相害’,我也是这种想法。”

迎着克林顿一脸迷惑又茫然的神情,马楠顿了顿,从容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对立的,个人的自由与国家的自由并不对立,而不是您所认为的那样。”

四面的学生一个个张大着嘴,脑子里嗡嗡作响,完全没想到居然有人敢站出来公然质问美国总统!马楠的发言清晰有力,众人却被震惊到只能看见她嘴巴一张一合,都没来得及在意她言论的内涵。

马楠扫视了一圈前排同学略显僵硬的背影,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我认为,自由必须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人民能够自行选择所喜欢和适合的生活方式,才算真正的自由,中国就是这样,才有蓬勃发展的今天。”

演讲台上,克林顿显然没有跟上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学生的思路,他尴尬地咳嗽了一下,飞快思考着如何滴水不漏地回应这个问题。

 

“您想着不用为了国家的自由牺牲个人,但事实上太强调个人自由,国家就会乱套,况且这两项可以共求发展,并不是说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成就国家,所以您呼吁不用牺牲自己的自由也不成立……”

马楠还在滔滔不绝,她一股脑地将自己的想法倾诉出来,还延伸地谈论了一些道理,完全没给克林顿说话的机会。

马楠结束发言之后果断坐下,众人的目光又齐刷刷投向了克林顿。

克林顿回想着马楠方才噼里啪啦说的一大段话,犹豫了一下正准备张口解说。最后他还是抿了抿嘴,微笑着感谢了马楠的建议,向所有师生告别之后,克林顿离开了会场

 

“反美斗士”与美国人结婚

演讲结束后,一名校领导踱着步子来到马楠面前,她迅速谨慎地端坐好,以为会遭到斥责,没想到校领导赏识地拍了拍她肩膀,希望她继续保持这种勇气,又问她将来有没有什么打算。

马楠诚恳地回答道,自己是一个素食主义者,需要吃斋念佛,保持信仰,还没听完她的回复,校领导的五官就不自然地抽动起来,他重重叹了一口气,转头离开。

马楠回想着自己成为素食主义者,还是因为前男友的缘故,他是马楠从初中到大学的同学,才华横溢的他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成功赴美留学,两人就此分手。

曾经的海誓山盟化为泡影,马楠感到伤心欲绝,但她深知自己英语基础薄弱,托福考试和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让她感到十分吃力。

最后马楠开始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开始吃素来让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但马楠知道自己内心始终没有放下这段感情。

当她得知克林顿要来到北大之后,心中就萌生了挺身提问的想法,因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克林顿这段非同寻常的旅程,她相信前男友可以在电视上看见她。

马楠通过这次机会也成功登上了各大报纸新闻的头条,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国内媒体还把她评价为“反美斗士”。

那段时间马楠每天都要推掉一堆媒体的采访,连她的老师同学都不堪其扰,还有作家专门为马楠写了一本书,不过是批判她的思想,认为她说的都是“中国政治课本上的教条”。

 

当事人马楠也没想到出名以后外界会如此干扰到她,而最想念的前男友却对此毫无声息。马楠最后索性闭门不出,每天认真学习英文,在宿舍里研究口语和听力。

幸运的是,英语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马楠最后被美国国际交流协会选中,她从最基层的语言辅导做起,一步步成为了办公室助理。

在这时,一本名叫《与上帝对话》的书吸引了马楠的注意力。

她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觉得自己发现了一本挑战世俗成见的好书,她感觉从中学到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快乐、真理与爱。

心态得到调整的马楠开始变得自信开朗,她放下了对前男友的执念,想找一个真心理解自己的人,能支持她吃素,在宗教上有共同语言,最好还研读过那本改变她的书——《与上帝对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楠等待了很久也没有遇见过合适的人,直到一个中文名叫寇白龙的美国人出现,这才改变了她的生活。

寇白龙借着优秀的家庭条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教书,他所注意到的第一个中国女人就是在机场大厅举着牌子的马楠。

马楠当时正一边读研究生一边在美国教育交流协会当老师,她被派去机场迎接这位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新老师。

寇白龙下飞机后,远远就看见马楠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寻人牌,脑海中莫名其妙想到了电影里的结婚狂,举牌大喊:“快来娶我!”,寇白龙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对这个姑娘生出一份好感。

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寇白龙就被这个女孩强烈吸引,他给马楠送出了第一封情书,首行就写着:“我曾读过一本叫《与上帝对话》的书……”

马楠一读到这句话,眼泪就一串串滚落下来,她知道上苍听见了她的祈祷,让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伯乐,她与寇白龙投身爱河,没多久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这件事很快就被网友发现,并且以“‘反美战士’竟然跟美国人结婚,曾经的质疑难道是作秀?”的话题在网上爆料了出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楠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网友们开始绞尽脑汁地分析马楠的所作所为,有人责骂她辜负“反美战士”的美名,有人质疑她动机不纯别有用心,也有人假装为她辩解从而掀起更大的风浪。

越来越多捕风捉影的帖子出现在网上,还有文章这样内涵她:“曾经暗讽美国人权自由问题的马楠毕业后却选择到美国留学,为什么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她肯定不是投机者,而是一位崇高的国际主义者,要通过嫁给美国人的方式,来展现对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的深刻同情,马楠即使身躯弱小,也要奉献自己,为了美国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时间马楠成为了风暴眼,她的名字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一场混乱的争吵。媒体们就像嗅到了带肉骨头的豺狼,争先恐后地扑向马楠,围堵在她家门口想要采访。

一开始马楠全部回绝了媒体的采访,但她每天待在家中,看见网络上扑面而来的攻讦诘问和污蔑时,瞬间感觉心气郁结。

恶语伤人六月寒,马楠深刻领会到了“人言可畏”的意思,她不想再忍受这种无妄之灾,于是选择接受了采访进行回应。

她坦诚地说:“我确实跟美国人结婚了,但伴侣的选择无关国籍,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事情,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好。”

 

马楠还说明了自己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了北大读研,传言中说自己去美国留学是不存在的,现在夫妻二人正养育着一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

她说自己当年质问克林顿,是为了让身处美国的前男友能够看见自己,从而可以破镜重圆,不过最终不了了之。

“反美斗士”的称号也是外界强加的头衔,她总是被舆论裹挟着向前,且毫无挣扎还手之力。

家庭破裂骨肉分离

恶毒的污蔑和无情的攻击,是人心造就的冰川,要么破冰而出,要么坠入深渊。马楠决定不能再由网络上的一字一句裹挟,她要心无挂碍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不再理会外界纷扰。

马楠继续担任她的全职太太角色,每天带着儿女做运动、学京剧、学绘画,给家人展现中华文化之美。另外,她还想走出这片粉饰地灯红酒绿的世界,去看看中国山区农民、下岗工人的生活。

她希望等到自己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真正懂得平头百姓的疾苦之后,可以做一名人大代表,替百姓发声。

本以为生活可以这样幸福安稳地继续下去,但没过几年马楠又遇见了危机。

2012年时,她居然主动在网上公开发布了一份文章,名为《请帮我寻找这个美国人》。

“白龙,发这个帖子,我的心在滴血,我希望你从此能走上正路……”马楠字字恳切,殷殷劝解,希望自己的丈夫寇白龙能够被打动。

 

原来,马楠和丈夫之前因为第三者插足而感情破裂离婚,儿子被判给了寇白龙,但需要先让马楠抚养一年再进行转接。

可是寇白龙私自提前抱走了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上学来避免被马楠找到踪迹。

马楠迫不得已,只能向厦门市人民法院起诉,但送达传票需要得知住址和通讯方式,马楠只能在网上发帖请求知情网友帮忙。

网友们对此唏嘘不已,又把被丈夫抛弃、被抢走孩子的马楠称作了“可怜妈妈”,但并没有人知道寇白龙的下落。

几个月之后,消失已久的寇白龙突然在网上发表了回应。

他说,马楠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强行逼迫孩子接受她的意愿,不能吃肉只许吃蔬菜,他自作主张带走孩子完全是为了拯救他。

马楠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时常问父母伸手要钱,一度闹得要断绝关系,寇白龙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因此自己才另觅新欢。

寇白龙的这番回应又让舆论矛头开始调转,马楠再也得不到网友们的任何声援,更失去了找回孩子的机会,只能一个人艰难生活。

她开始收缩羽翼,默默找到了一所偏僻的小学做图书管理员,这样平淡无奇的岗位原本配不上她北大研究生的身份,但她却感觉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每天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笑脸,马楠感觉曾经几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好像也开始平缓,一排排书山中透露出文字的芳香,让她找到了比宗教更能静心安神的镇定剂

原以为刻在骨子里的回忆,那些热血澎湃的质问、铺天盖地的指责、甜言蜜语的许诺、骨肉分离的痛楚,到现在都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好像写满记忆的白纸掉进了水里,鲜明的墨迹一片片洇染开来。

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马楠最终放开胸怀,挣脱了心灵上的桎梏,在那方小而温馨的天地里安度余生。

分享至:

奇闻异事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