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清朝最穷的状元 八个字就被皇帝看上(寒门状元)

寒门状元写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几个字就被皇帝认定为状元。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出了114为状元,有一位叫人特别铭记,他就是骆成骧,出生于四川,因其出身贫寒,而被称为布衣状元。但他殿试策论开头的八个字却是叫是让光绪皇帝为之动容,钦定第一。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选取人才的制度,兴起于隋唐,鼎盛于明清。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无数的寒门学子,通过科举,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宣布所有的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而其作为末代状元,自然备受瞩目。

寒门学子

骆成骧,四川资中人。光绪二十一年状元,是清代唯一的一位四川籍状元,骆成骧自幼贫寒,祖上世代务农。其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年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但其天资聪颖,自由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所以家境贫寒,父亲仍竭力供起读书。九岁时随父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后以岁试第一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在尊经书院,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得到了山长王闿运的器重,拜其为师。

直升状元
1893年四川中乡试中举,翌年入京会试落第,留京备考,期间在八旗馆教学为生,光绪二十一年得中进士,参加殿试,策论开头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使光绪皇帝颇为动容。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这八个字,意味深长。深深触动了光绪皇帝的。他的策论,文句垦诚,辨理精微,使光绪皇帝看到了国家的希望。这位清代的“布衣状元”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其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激勉着后人,他的故事也是在告诉我们,只要目标清晰,有毅力决心,任何困难都会克服的。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