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平民大众与官方之间的缓冲 宋朝“士绅”社会是怎样的阶层

中国历史上,自秦代以后,通常被定义为封建社会,然而,史学家钱穆先生提出封建是西方的社会形态,在中国只有秦代以前的一段时期具有西方封建社会的特征。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引起了关于如何重新定义宋朝社会性质的争论。尽管有各种新说法出现,但缺乏全面性,直到何忠礼教授和周扬波博士提出规模空前的士绅阶层”为宋代的“主导阶层”时,才得到广泛接受。

一、什么是士绅社会

士绅社会的形成有其深刻原因。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朝廷取士不再受限于贵族和军事功臣,而是广泛选拔有才华的人。宋代科举规模之庞大,使得进士数量远超过之前的朝代。士绅社会的主体即是这些通过科举取士的人,他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扮演着主导角色。

二、士绅阶层的构成

主要有两大类:考中进士和科举不第者。考中进士中的中第者可以分为在职官员、待阙官员和致仕官员。科举不第者包括业进士、得举人和免解人。这庞大的阶层既在朝堂中掌握着政权,又在地方拥有广泛的社会网络,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士绅阶层。

三、士绅社会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士绅阶层不仅限制了君主的集权,还展现出较强的共治思维,推动社会的繁荣。在地方,他们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建设地方,服务乡间,维护地方利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团体。

四、士绅社会也存在局限性

他们在朝堂上享有特权,成为新特权阶层,与以前的权贵并没有本质区别。士绅阶层虽然具有较强的共治思维,但仍以自身的利益为重。此外,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有时也表现为地方恶霸的形式。

宋朝士绅社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先进性,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其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进步。这一社会形态在明清时期继续发展,但最终仍然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