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800里加急有多快 为何连劫匪都不敢去抢 强盗:根本是“找

"信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 这句台词常常在古装电视剧中回响。在古代,没有信号、没有WIFI,更没有现代通讯工具。面对紧急事件,古人只能依赖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递信息。但奇怪的是,即便是江湖中的霸主,一旦遇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也只能乖乖站在一旁让道。

一、古代邮驿制度

古代的信息传送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飞鸽传书、驿站驿马,以及道路兼并方式。这三种方式各具优势,相互补充,为古代信息传送建立了强大的体系。

飞鸽传书是一种独特的远距离通信方式。受过训练的信鸽可以在短短几天内跨越千里,比当时的陆运快数倍。然而,由于训练难度大、携带限制等原因,飞鸽传书在实际运用中相对有限。

在先秦时期,烽火连天,狼烟滚滚,预示着战事紧张。由于骑兵尚未成熟,信息只能通过步行逐步传递。随着骑兵和驿站的兴起,马蹄声和夜明灯成为了军情传递的最佳搭档。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驿递制度,驿站密布,信使日行300公里以上,确保了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八百里加急的真实速度

八百里加急代表的是国家机要,关乎军国大事。这种特殊使命的信使速度之快,关键在于人与马的卓越体能。为了实现这一极速传递,马匹多选千里马,驿卒也多选骁勇善战之士。他们日夜兼程在邮道上飞奔,疾如游龙。信使骑马出发后,每个驿站都有新马待命,信使到站后可短暂休息,然后再出发下一个驿站。如此循环,保证了信使全程高速奔驰。

八百里加急的真实速度令人叹为观止。按照唐代的规定,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必须腰悬御令牌,各驿站见了御牌必须优先调派新马。一些重要文件的信使还要佩戴特制腰旗,远远可见,方便各关口放行。这样的速度,让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就如一阵飓风,刹那间已经远去,任何追逐都成为徒劳。

三、八百里加急的法律保护

在古代,八百里加急代表的是国家命脉,关系到国家安危。因此,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任何人哪怕是无意中耽误了他们,都会受到严惩。根据唐代律法规定,任何人敢阻挡或劫持紧急军事文书,罪加三等,若战败,则直接判处绞刑。同时,其家人也要受到连坐处罚。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所到之处,不仅信使速度之快,而且受到民众和政府的双重庇护。普通百姓深知这关乎国家大事,稍有差池可能祸及边关。因此,他们会全力配合八百里加急使者的通行。这使得即便是强盗,也只能望风而退。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驿站邮递制度在信息传递方面已被现代邮政所取代,但它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性仍值得人们铭记。这种传承千年的驿站文化,不仅展现了古代通讯的巧妙之处,也体现了信息传递和服从命令的绝对优先性。在国家安危之际,这套古老而高效的制度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通讯史上的奇迹。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