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秦始皇:天下皆朕、皇权独尊,“朕”字到底啥来历?专家:拆开看

我们都知道古代文字锱铢必较,往往因为声音平仄不同就能谬之千里。商周时期的称呼同样非常讲究,那时候国君有自己的专有称呼,比如“寡人”“孤”“不谷”等等。这些称呼都有严格的法令加以规定,常人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礼记曲礼》中规定用“寡人”来作为诸侯国君自称,用“孤”来作为北狄、西戎、南蛮等国君的自称,而“不谷”则是君王以下的九州最高长官的自称。“谷”的意思是善,“不谷”就是不善,所以老子说“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这些字眼显然都有些不吉,而君主依旧选用却大有深意。商周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君主对人才的重视日胜一日,同时也非常重视国中百姓的安定,本着“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的原则才有了这样的谦称,体现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未忘根本的心意。

而此时的“朕”,还并非君主专用,尤其是在秦始皇法令颁布前,“朕”只是天下百姓表达自己的常用语。比如甲问乙去哪?乙便会很自然说“朕去买菜”等等。

不过到了秦始皇这里,一切都变了样,也难怪说其是“千古一帝”,他对历史的影响真实无微不至。他虽然统一了天下国土,但远远不够,政治、文化、思想、或者道路都要统一。就连称呼也要统一。于是自我开创“皇帝”的称号,随后又将“朕”字独尊。秦法一出,天下魔不敢不从,僭越的人一发现全部极刑,直到今天“朕”字的身份象征已经根深蒂固想改都改不了呢。那么多称呼,为何独独钟情于此呢?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朕字并非古代的字形,现在左右的月关在古代也并非如此。古代的朕字并非简化,相对繁琐,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结构中便能看出一手拿着工具修补船缝的样子,而古代朕字最初便是代表船缝。所以古代的朕字左边不是月而是舟,右边也不是关而是灷(zhuàn),大意就是代表载着火种的船,听到这里多少能有一点领袖的味道了。

我们经常谈到我们的起源是在黄河流域,显然是依水而生,舟的作用不言而喻,既能渔猎又能交通,还能满载而归以象征财富。火种在全球的文明起源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火种的人往往都是身份地位不凡的人。二者组合便成了帝王的象征。从秦始皇开始后,这个字可以说整个东亚只有中国君主才能用,古代的朝鲜半岛即便是国王也依旧只能自称“寡人”或者是“孤”。

这一规定直到公元1897年才被打破,天朝上国被清朝丢得荡然无存,朝鲜也变成了“大韩帝国”,他们的国王开始称“朕”。可见秦始皇的“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与他的“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同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不愧是“千古一帝”,除了武功以外,想必放眼全球再无始皇帝这般影响深远的帝王了吧。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