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属于几品官员?按清朝官制,此岗位无品无级

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是几品官?

抚远大将军并非官职

在如今的文献作品和网络百科中,关于抚远大将军的身份一直存在一种不太准确的说法,即他是一位武职官员。然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严谨。古代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伏波”、“楼船”等将军的称号,但真正拥有“将军”这一官职的却非常少见。当清朝入关时,中原地区尚未安定,因此很多宗室诸王被授予将军印以领兵征战,例如多铎在顺治元年晋升为亲王,被封为定国大将军,并统领八旗南征;肃亲王豪格在顺治三年被授予靖远大将军的职务,负责前往四川作战。

然而,并非所有的权臣都会被赐予将军头衔。例如,平定三藩之乱有功的绿营将领赵良栋被封为勇略将军,潘育龙被封为绥远将军,杨捷则被加封为昭武将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将军还是将军,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而是皇帝临时授予的指挥军队的权力,并且颁发大将军印。战斗结束后,大将军印被收回,大将军的职位也被撤销。

这就是清代官职中所谓的“差”。无论是将军,钦差大臣,参赞大臣还是军机大臣,都不属于正式的编制职位。因为没有编制,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品级的差别。年羹尧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负责协调西北战局,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差遣。而他真正的官职是川陕总督,担任这一职务意味着他在官员中的地位相当高,享有一品大员的待遇。

当然,如果要一切按照官职的严格定级来看,年羹尧拥有“太保衔”和三等公爵爵位,也可以算作是一品大员。然而,这两个职务没有实权,年羹尧主要的职责还是担任川陕总督。

 

顺便提一下,年羹尧后来失宠被调到杭州担任将军一职。在《雍正王朝》中,他被称为被贬官。然而,按照职级来说,杭州将军其实是一品大员,与川陕总督并列,并不能算作被贬官。

乾隆以后很少用这称呼

在清朝中期,国家疆域未能完全平定,战事依然频繁。往往在出征之时,将领们都被封为大将军或将军的头衔。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乾隆朝晚期开始,这样的情况变得相对罕见。

作为一位十分自负的皇帝,乾隆认为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取得的战功,都是他自己的指挥统筹的结果。因此,当派出将领出征时,往往不再授予他们大将军的头衔。

正如傅恒、阿桂、福康安等乾隆时期著名将领所示,他们在领兵出征时,并没有被封为大将军,而是作为大学士、总督、钦差大臣、参赞大臣的身份担任主将。

 

乾隆时期之后,武将出征时常以原来的衔位称之,旗人一般被封为公侯,而汉人往往以督抚的身份来指挥战事。这意味着公侯爵位的赐予在汉族将领身上相对较少,更常见的是其身份是督抚。这一变化,附带着更加庞杂纷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清朝设有官职,但不冠以“大”字

在顺治年间,八旗驻防地方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制,经过多次调整。这些地方的最高八旗长官被称为将军(也有都统),在官方文献中被称为“某处将军”。比如驻防江苏的将军被称为江宁将军,驻防浙江的被称为杭州将军,驻防四川的被称为成都将军等等。

起初,八旗驻防将军的品级都是正一品,与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大臣平级。到了乾隆时期,驻防将军的品级被改为从一品,与各省提督平级,虽然有一种说法是“视提督上”。

然而,各位驻防将军并非一视同仁。在一些重要的边疆地区,将军的品级是正一品,例如伊犁将军、绥远城将军等。他们的职责与一般将军不同,不仅需要管理军政事务,还需要负责民政工作,兼着督抚的职责。

说到这里,大概已经清楚了,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并非正式的武职品官,而是雍正赋予他的一种临时性任务。

 

尽管没有正式的品级,但他拥有很大的权力。年羹尧能够在西北地区左右逢源,就依靠着抚远大将军的“节制督抚”的特权。然而,一旦权力握在手中,就容易滋生腐败。年羹尧后来遭受的悲惨结局,或许正是与他担任抚远大将军这个名号有关。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