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代妃子侍寝有多繁琐?除了不能发出声音,还要被太监把控时间

妃子侍寝繁琐?无声且受时间控制,太监掌管。

在古老的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地位与天地神明相辅相成,被视作天地间的领导者,权力源自天意,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是全国百姓的父母官,其权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任命官职、发布法令、管理军队等。

在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皇帝都是无法动摇的权威。无上的权力同样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皇帝需要对百姓负责,维护社会的和平和稳定,保护百姓的财富和安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帝王的疏忽和不负责任,最终会导致王朝的崩溃。即使在朝堂上,所有的官员都必须听从帝王的命令,但在后宫,地位最低的太监却能在一件事上与帝王抗衡,而无论帝王多么生气,也必须忍耐。

这件事就是妃子侍寝,那么在古代,妃子侍寝到底有多么复杂呢?除了不能发出声音,还需要受到太监的时间控制。

在不同的朝代,侍寝制度都有着独特的记录方式,虽然名称各异,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妃嫔的侍寝情况,以便于在妃嫔怀孕时进行核对。

在宫廷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翻牌子选择侍寝的场景,但这并不是所有朝代都采用的制度,实际上,每个朝代的侍寝规定都有所不同,且各具特色。

在古代,周朝的侍寝制度是根据天体运行和日月星辰的运动来决定的。这个制度按照月亮的盈亏来排列侍寝的妃子,从初一到十五,月亮越来越圆,侍寝的妃子也按照她们在后宫的地位从低到高排列。

据《礼记》记载,周朝的皇帝有皇后一个,夫人三个,妃嫔九个,世妇二十七个,御妻八十一个。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皇帝司马炎在临幸妃嫔时,一开始是随机的,往往是走到哪个寝宫门口,就会在那里过夜。

但因为妃嫔住的寝宫远近不一,很难实现公平,于是司马炎便改变了临幸方式,他坐着羊车赶去各个寝宫,羊走到哪里停下来,他便在哪个寝宫过夜。

这个方式被称为“羊车望幸”。

这招一出,后宫再无争斗。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选妃方式独具匠心,他让众多妃嫔头戴花朵,放飞一只蝴蝶,蝴蝶落在哪里,那么今晚便由那一位妃嫔侍寝。

更有李湛15岁登基,独创风流剑中。他将竹皮弓箭涂上龙麝墨香,然后将妃子们聚集在一起,玩个简单的弓箭射击游戏,最后谁身上的香味最重,便由谁来侍寝。

被射中的妃子并不会感到痛楚,只会觉得香气扑鼻,因此当时有句俗语,风流剑中人人皆欢。除了皇帝在努力挑选侍寝的妃子外,妃子们也想出了托梦自荐的方法,但具体操作方式就不得而知了。

在封建王朝延续了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妃子的侍寝规定也逐渐从早期的随意转变为一套更为合理的规章制度。

例如,周朝的侍寝制度看似公正,但由于限制过于严格,很少有皇帝能够遵守。在古代,妃子侍寝的规矩之一是挂灯笼。

明朝时期,当夜幕降临,嫔妃们要在所住宫门之前挂起两只红纱灯笼。一旦皇帝选择了在某处留宿,该宫门上的灯笼就会被卸下,这标志着皇帝已经选定了侍寝的妃子。

于是,负责夜晚巡逻的内监会发布命令,要求各宫殿熄灯休息。这一规定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方便了内监和宫女在夜晚进行巡逻。

挂灯笼的规定也体现了皇帝对妃子的重视和宠爱,同时增添了宫廷的欢乐气氛。清太祖努尔哈赤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净事房,这个机构隶属于外务府,主要职责是约束皇帝和妃嫔的行为,主要负责记录皇帝和妃子在侍寝时发生的事情以及侍寝前的准备工作。

在皇帝用餐后,净事房的太监会捧着银盘走来,让皇帝挑选侍寝的妃子。只要皇帝翻转她的牌子,就能让她过夜。为了防止皇帝连续选择同一位妃子,净事房的太监还会把牌子反面朝上,让皇帝随机选择,这样既能让皇帝有所期待,也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分享。

皇帝翻的牌子都是金子制成,顶部镶嵌着玉石,因此被称为绿头牌。每块牌子上都刻有妃子的名字,皇帝不用看人就能直接挑选牌子,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报花名。

虽然手续复杂,但报花名制度能确保妃子身份尊贵,避免因侍寝而失权。但不论皇帝是否需要妃子侍寝,每月十五日,皇帝都需让皇后侍寝,这样既可确保皇后地位,又能确保皇家后代繁衍。

此外,古代妃子在侍寝前还需在宫中铺床焚香。

这种传统常常在宫殿落成、祭祀先祖、接待贵宾等重要场合出现,起源于宗教活动,之后慢慢演化成宫廷礼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和文化气息,其目的就是确保后宫嫔妃们能够享受到皇帝的恩赐和优待。

燃烧香火的仪式是皇帝对嫔妃们的尊重和关心的表现,也是宫廷礼节的一部分。通过宫内焚香,皇帝向嫔妃们表达了自己对她们的爱意和关心,这一仪式不仅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也展现了古代宫廷的独特魅力。

清朝的后宫制度清朝的后宫制度有一套严密的流程,包括总管太监、请印太监和驮妃太监。当妃子被选中侍寝时,总管太监会严格掌握时间,然后请印太监会去找皇后确认,如果皇后同意,就会在奏请的纸上盖上凤印,这样妃子才能正式侍寝。

因此,妃子能否侍寝,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后。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地位仅次于皇帝,统领着后宫的三宫六院。

历史上,后宫妃嫔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保护家族,争宠夺位现象屡见不鲜。胜者固然喜悦,败者却往往下场凄惨。皇后点头后,驮妃太监会通知即将侍寝的妃子,此时妃子需沐浴更衣,有些会用宫女摘来的鲜花和香料泡水,让身体散发自然的花香,以求皇帝宠爱。

妃子沐浴完毕,驮妃太监会用黄缎大氅裹住她,送往皇帝的寝宫。

为确保皇帝的安全,妃子在侍寝前需经过严格的检查。古代女子服饰繁复,如果在衣服内藏匿利器,后果不堪设想。

妃子作为皇帝身边最近的人,也是最容易下手的目标。因此,在侍寝前,妃子必须被卷在大氅中,然后由太监盖上被子,露出龙足。

之后,妃子需要脱下皇氅,一丝不挂地裹着披风站在一旁,等到皇帝躺下后,再由驮妃太监送上龙床,扯去披风。

随后,她们需从皇帝脚踝处钻入被子,整个过程须保持绝对安静,以示对皇上的敬重。皇帝与妃子行房时,净事房的总管太监会在外记录寝宫内的情况,一旦时间超过两小时,太监便会敲钟提醒。

这既是为了防止皇帝过于兴奋而出现意外,也是为了防止皇帝沉溺于美色,确保皇帝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第二天的早朝。

如果皇帝第二天没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朝政,耽误国家大事,后果他们无法承担。

当皇室时间来临,总管太监会在外高喊"时机已到"。如果皇帝装作未听见,总管太监会再次提醒。三次提醒后,若皇帝仍未完成,太监将强行闯入寝宫将妃子带出,因此产生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语。

事后,妃子会从皇帝脚踝处爬出,用被子裹好自己,由驮妃太监抬回寝宫。无论何时何地,妃子都必须回到寝宫,她们不仅要忍受严寒,有时太监行色匆匆,甚至面临走光的风险。

在事情结束之后,总管太监会询问皇帝是否留用该妃子。如果皇帝选择留下,总管太监会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宠爱某妃子”的信息记录在小册子中,以此推算出皇子的出生日期。

若皇帝选择不留,妃子则需要饮下避子汤,或者由太监在腰臀处进行推拿,以确保她无法怀孕。

直至嫔妃返回其居所,侍寝过程方算终结。但并非所有人须遵循以上规定,如皇后可留宿宫中,年逾五十之嫔妃则鲜有召见,皇帝多关注年轻嫔妃之生育能力。

虽规矩严苛,然确有保护皇帝安全及嫔妃尊严之效。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