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明明是弱宋为何蒙古5年就横扫了欧洲灭南宋却花了40年

在世人眼中,宋朝被冠以“弱”字,常常被人们看作一个历史上的弱者。宋朝却是一个历经风雨、坚韧不拔的朝代。长江天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的中坚力量是像文天祥这样宁死不降的英雄,是像陆秀夫这样带着幼帝投海自尽的英雄,这些人怀有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正是因为他们的舍生取义和精忠报国精神,南宋才得以坚持抵抗。尽管宋朝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傲然屹立,为华夏大地带来了319年的和平繁荣。对比之下,那些曾经的北方强盛朝代如辽朝、金朝、元朝,却没有一个能够与宋朝相媲美。

宋朝的历史环境确实不容乐观。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起,便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压。先是与契丹人的辽朝斗争长达几十年,最终不得不在“澶渊之盟”中向辽朝纳贡。之后,虽然联合金朝成功灭亡了辽朝,但金朝对宋朝毫不客气,制造了“靖康之耻”,掳走了宋朝的徽钦二帝,使得南宋只能在南方偏安一隅。历史总是具有多面性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宋朝也是成功的赢家。北方的辽朝、金朝、蒙古帝国如铁打的营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宋朝则如一棵长青树,在华夏大地上屹立了319年。相比之下,那些曾经的北方强盛朝代,辽朝传国210年,金朝延续120年,元朝仅延续98年,甚至都没有达到一百年。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可以说是笑到了最后。

宋朝仍然难以摆脱“积贫积弱”的印象。尤其是在南宋时期,被强大的蒙古帝国打了40多年才最终覆灭,与此同时,蒙古人却只用了短短5年多的时间就横扫了欧洲。先看看蒙古帝国的行动轨迹。成吉思汗指挥蒙古军分为两路,一路向南灭宋,一路向西征欧。西路的障碍是位于中亚的花拉子模,蒙古人曾受到他们的欺压。蒙古帝国壮大后,首先对花拉子模发动了进攻。采取不投降则屠城的战略,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很快就征服了中亚各国。

蒙古人在西方展开了毁灭性的征服,当地人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恐惧,纷纷称呼蒙古人为“鞑靼”,意为地狱。从1236年到1241年,仅仅短短的5年时间,蒙古帝国就横扫了半个欧洲,一直打到波兰和匈牙利。也许是上天的慈悲,蒙古大汗窝阔台在那一年去世了。由于蒙古帝国的继承制度是由幼子继位,这引发了内部争斗。各路人马纷纷回国争夺王位,为欧洲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蒙古军队在西方所到之处,破城攻寨,如入无人之境。按理说,打败一个弱小的南宋应该是易如反掌,事实却并非如此。南路的蒙古军队在南宋抵抗下遭遇了异常艰难的战斗。

南宋为了自保,将京城迁到了杭州。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南宋不断后退,先是退到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后来宋高宗赵构认为蒙古人实力强大,再往后退,最终退到了长江以南。赵构可能想着,即使蒙古人过来,长江也是一道天然屏障。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长江这道天然屏障,蒙古人并不擅长渡江作战。到1235年,南路军已经攻到了长江边。南宋正面临存亡的危机,关键时刻,悍将孟珙成功利用长江天险击溃了南渡的蒙军。之后,蒙哥继承了大汗之位。其是一个热衷于扩张的首领,毫不犹豫地继续了前任未完成的事业。蒙哥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决定绕过长江,从西南方向进攻南宋。这期间,不幸的是大理成了蒙哥进攻的牺牲品。

这次行动也成为了蒙哥的丧命之战。蒙哥率领的中路军一路凯旋,迅速打到了钓鱼城。由于之前的战果过于顺利,蒙哥有些得意忘形,或许他对南方人有些鄙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登上高台观看战斗,同时鼓舞士气。即使不是大汗,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南宋也不会放过。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南宋军队正巧缺乏蒙古军队的将领,结果蒙哥自己上了高台,为宋军所擒。这位伟大的大汗最终被一块从投石机中抛出的石头砸死,可谓死得有些窝囊。蒙哥的死导致蒙古帝国内部再度发生王位争夺。最终,忽必烈登上了大汗之位。

南宋却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奸相贾似道受贿,南宋与忽必烈达成了和平协议。南宋当时已经岌岌可危,主和派占据上风,迫切希望结束战争。并不知道这是忽必烈的缓兵之计。一旦忽必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就重新发动了对南宋的第三次战争。

公元1268年,忽必烈攻下了南宋的门户襄阳,预示着大宋兵败的命运已定。八年后,元军(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带领十万兵马包围了临安,使其陷入水泄不通的境地。即使如此,南宋残余势力还坚持了3年的抗争才最终灭亡。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