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85年湖南挖出两具干尸 打开棺椁女尸动了起来 出土文物价值连城

在1985年,湖南阮陵的黄澄存墓的发掘就曾令元史研究者们狂欢。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对于元史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不过,这座墓葬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墓葬中尸体的保存情况出奇,刚开棺时,两具尸体都保存良好,栩栩如生。更奇特的是,开棺之后不久,女尸居然突然动了起来。

1.一支玉簪引出古墓
1985年8月的某天,湖南沅陵双桥村的老农张秋民正在地里挖红薯。正挖着挖着,突然张秋民眼睛被不远处的一道亮光重重闪了一下。在这种地方怎么会有东西这么发亮?充满了好奇心的张秋民不禁上前去看。扒开地上的泥土,一把玉簪映入眼帘。

湖南在此前经常有考古成果现世,如闻名的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大禾人面鼎等,因此农民的古物意识是很强的,张秋民也不例外。他感到这支玉簪也可能是历史文物,便把玉簪带回了家。回到家后,张秋民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把玉簪交给沅陵县博物馆。博物馆馆长夏湘军博见多广,他一眼看到玉簪子就觉得不简单。很快,在张秋民的指引下,夏湘军带上考古工作人员来到了张秋民发现玉簪子的地方。

经过仔细的查找,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块暴露在外的“破绽”。这块露出地面的材质看起来像是石棺。在古代,能用得起石棺的人非富即贵。石棺只是棺椁的保护层,一般来说有几层,需要层层浇筑然后风干等繁琐过程。看到这,考古专家们很是兴奋,有石棺说明底下有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古墓。但是有一个情况让专家们颇感困惑,石棺离地面的深度非常浅,所以才会有一处在时间的冲刷下露出来,而且看样子也没有特别的防盗机关。

由于石棺已经有一处露出来了,还有一支玉簪被人在地面发现,不能再等待了。专家们决定赶快对古墓进行发掘。古墓所处位置的地质是非常坚硬的红沙岩层,用普通的挖掘工具根本就无济于事,工作人员只能用上电锤,一点点地艰难挖着。古代没有电动工具,却能在如此坚硬的红沙岩层土地里挖掘出一块墓地,不由令人对古人的智慧与不畏艰苦的精神深感佩服。

挖掘过程中,突然有工作人员大声说:快看,这里好像有一个盗洞。大家围过来,果然看到了一个口子比较大,但深度大概只有20厘米深度的盗洞。难道这古墓已经有盗墓贼光顾过了?大家赶紧四处查看,最后确定这是唯一的盗洞,而且盗洞没有打通,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又艰苦的挖掘,终于突破了红沙岩层,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这里面竟然有两个棺椁!而之前发现的那个盗洞,刚好在两个棺椁中间,正好是红沙岩最厚的地方,盗墓贼应该是遇难而退了,真是万幸啊!

用来保护棺椁的几层石棺,材质也比较硬。专家们又费了一番功夫,终于把层层石棺突破了。两副棺椁终于都露出真面目了,大家都激动地欣赏起来。两棺木的外层因为有石棺的保护,上面的花纹没有被破坏,还能十分清晰地被看到。那棺椁里面的保存情况如何呢,大家都翘首以盼。

2.会动女尸吓到众人
 在万分紧张的气氛中,夏湘军等专家打开了其中一副棺木。在打开棺木的一瞬间,专家们惊喜地发现,里面躺着的不是一具枯骨,而是一具还能看到面容大概50岁的女尸。女尸手上还拿着一根桃枝,这根桃枝就像是刚刚砍下来一样新鲜,上面还有新鲜的嫩芽。但是很快的,在接触到空气后,这根桃枝迅速失去了生命力,由绿色变成了漆黑的一条。再看棺材内部底下,有很多棕红色的棺液,女尸和陪葬品都泡在里面。众人赶紧把陪葬品挖掘出来,以免发生意外。这些陪葬品种类非常丰富,有丝制品(数量最多)、玉器、陶瓷、饰品等共计达133件,而且做工都十分精致,品质都属上乘,看来墓主人的身份果然不同凡响。

就在专家们想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时,女尸忽然动了起来,着实把围观的人吓的魂飞魄散。只见女尸身上盖着的在腹部处的被子突然隆了起来,然后又很快像气球被放了气一样瘪了下去。女尸的舌头也伸了出来,仿佛要把这些开她棺的人吃掉一样。女尸就像那根桃枝一样,迅速腐败了。她在几分钟内就变得面目全非,狰狞的样子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这是怎么回事?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夏湘军。

夏湘军同样无法理解,但是他想起在马王堆出土的首具湿尸辛追夫人也同样在出土时吐着舌头,觉得两者应当有相似之处。夏湘军想不出个所以然,便联系了湖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李艳春,李主任的答复让所有人释了疑。原来,如果尸体防腐处理不到位,其内部会产生一些产气性的细菌。当密封的棺椁被打开之时,这些细菌产生的气体便随着棺椁变化的压强,从尸体内部往外冲。所以专家们会看到尸体的腹部胀气隆起、舌头被气体冲出来、腹部气体出去后腹部又瘪下去等情形。在气体冲击下,历经几百年已经很脆弱的尸体便很快腐败了。

专家们很惋惜尸体没有被好好保护,但也无可奈何,接下来继续寻找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有人量了内棺的长宽高分别是2米、0.4米、1米,还发现内棺上有一块椁板上,有非常清晰的四个大字:谭氏夫人。于是专家立刻在沅陵县的史书记载上寻找“谭氏夫人”的资料,结果却没有找到任何记载。看来墓主人的身份只能从另一副棺椁里寻找了。

这两副棺椁的人物关系是哪样的?打开另一副棺椁后,里面尸体会像前面这个女尸那样迅速腐败吗?带着这些疑虑,专家小心翼翼打开了第二副棺椁。

3.尸体不腐世人惊叹
第二副棺椁的盖板被徐徐拉开,首先映入眼睛的是一块灵牌。这块灵牌用料非常好,是用楠木制作的。在棺材里放灵牌,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做法,灵牌就相当于“户口本”。死者在去了阴曹地府后,便可以拿着可以证明身份的“户口本”去购买房屋、田地等。在古代,财物主要放在夫妻墓的妻子墓中,而丈夫这边就主要放身份信息。可以断定,这两个墓属于夫妻合葬墓,这里睡着的应该是谭氏夫人的丈夫。

专家们看到这块灵牌非常兴奋,因为这个“户口本”上面的信息量很多,墓主人的身份一清二楚。根据灵牌上的信息,这是一座元朝的古墓,墓主黄澄存,1228年生,1305年死,曾在南宋为官,元朝入主中原后投降,继续为元政府服务,官至沅陵县知州。

但是在开棺的第一时间,吸取了之前女尸的快速腐败教训,专家们最先注意的并不是信息量最大的灵牌,而是尸体的情况。只见墓主人是一具男尸,比旁边的女尸还要“鲜活”,他身高有1.78米,瘦瘦弱弱的,面容安详。

夏湘军后来对男尸的防腐技术如此形容:“他好像还活着一样,像刚刚睡着,感觉他的四肢还能动,皮肤也还很有光泽......”专家们以为男尸会像女尸那样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快速腐败,便快速找到男尸的股动脉,用一秒一滴的速度输入一千毫升的防腐液。令人倍感惊喜的是,防腐液就像输进活人身体那样顺畅,而男尸一直没有像女尸那样,出现腹部胀气然后快速腐败的情况。

可是他妻子“谭氏夫人”和他明明都埋在同一处地方,死时的防腐理应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夫人在一接触到空气时便腐败了呢?对此李艳春主任这样释疑:女性的皮下脂肪相对男性来说要厚一些,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体内水分。因此女性体内对于细菌而言水分和营养都更充足,便更利于细菌滋生。加上男尸本来就是瘦弱体质,所以在密闭的真空状态就有条件完好地保存下来。

随后,专家们清理陪葬品,这元朝古墓中还发现有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有7张5种不同面额的“至元通行宝钞”,其面额从20——300文不等。估计这就是给黄澄存在阴间买房子用的“钱”了,同时,这几张“票子”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种“阴间钱”。在古墓的随葬品中,考古专家还发现有一张奇怪的纸,这张纸上并没有关于两位墓主人的任何信息,而是写了一些好像是关于商品的信息。经过仔细鉴别后,专家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一张"广告“纸,上面写着“此银朱色,世所无也;不依不靠,水洗不褪”等宣传银珠的内容。这是一家潭州(今长沙)售卖银朱的商店的商品宣传单,黄澄存家人买了银朱后就随手拿宣传单来包随葬品了。从这张宣传单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元朝时长沙街头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

这些发现对于元朝历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元朝只有90多年,历史上对元朝的记载并不多,这次元朝古墓的发现将会大大填补这个历史空白。能与辛追夫人媲美的黄澄存不腐之身、世界上最早的广告以及丝织品等随葬品,是黄澄存夫妻穿越700年历史长河,送给子孙后代的礼物。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