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成功还是屈辱?一文说清楚

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屈辱,明明在战争中打了胜仗,杀死了敌方主将,还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却主动放弃大好形势,主动向辽朝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不是屈辱又是什么?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成功,维持了宋辽之间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在不牺牲土地、士卒生命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用金钱换取百余年的和平是值得称赞的,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一、澶渊之盟的起因

辽朝的主体民族是契丹人,在唐朝灭亡的那一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年后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40年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灭亡了后晋政权,改国号为大辽,这也是辽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宋辽澶渊之盟

自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开始,辽朝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期,国力开始衰弱,南方的后周开始崛起,后周世宗柴荣北伐辽朝,意图攻取幽云十六州,最终收复关南十县,这也成为日后萧太后南征北宋的借口。

到萧太后掌权的时候,辽朝建立已经近百年了,国力从强盛转入稳定,为了夺回当年被后周世宗夺走的关南十县,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大军南征北宋,辽军深入宋境近千里,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一直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

北宋朝廷大为震动,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准备迁都,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坚决要求抵抗,并坚持请皇帝亲征以鼓舞士气,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宋真宗赵恒被迫从开封北上澶州督战。

二、澶渊之盟的经过

澶渊之盟地图

辽军南下首先攻打的是定州(今河北保定定州市),宋将王超坚守城池不战,辽军无法攻取,于是留下一部分兵马与王超对峙,主力绕开定州,一路南下冀州,另一路转而向东攻打瀛州,然后继续南下,与其他辽军汇合,直奔洛州、大名,最终到达滑州与澶州。

宋军方面除了军事调动之外就是坚守城池,定州王超部有8万余人坚守城池,也不主动出击,宋高宗赵恒则坐镇澶州,宋军主力也集结澶州,宋国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用八牛床子驽射杀了辽朝大将萧挞凛,萧太后听说后,为萧挞凛辍朝五日,辽军士气低落。

而宋军在皇帝御驾亲征之下,士气高涨,辽军前线失去大将,又不擅长攻取城池,此时双方求和意愿显露,萧太后派人向北宋表达谈判的意愿。

萧太后

三、澶渊之盟结果

从整个景德之役的经过来看,双方互有胜负,也各有困难,辽军的长处是在野外厮杀,不擅长攻城,缺点是孤军深入,战线及补给线拉得过长,一旦被宋军切断退路,前线军队很容易全军覆没。

对于北宋来说,不敢出城与辽军在野外作战,只要出了城,多是败仗,宋军只敢坚守城池,以优势对抗辽军,但是定州王超部的8万人随时会威胁辽军的后路,但宋军又偏偏不肯出城作战,双方力量呈现一种奇怪的平稳。

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迅速,骁勇善战,宋国以步兵为主,武器先进,不擅长武力,双方暂时谁也无法吃掉谁,但由于辽军是深入宋境,宋朝是主场作战,只要调动全国的军队切断辽军的退路,辽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宋真宗赵恒

除了宰相寇准之外,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并不敢跟辽军死磕到底,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高粱河战役惨败给辽朝以来,宋军的战斗力就一直不如辽军,当年赵光义本人差一点就被辽朝俘虏,此时的宋真宗天然对辽朝有一种恐惧。

尽管寇准、杨延昭等人一直建议与辽军作战到底,但是朝中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却只想息事宁人,哪怕多赔点钱给辽朝也在所不惜,朝中大臣联合起来针对寇准,寇准也无力坚持,最终被迫同意与辽讲和,就这样辽、宋双方开始谈判。

最终双方谈判的结果是:

1、宋、辽为兄弟之国。至少比南宋向金称臣要好得多。

2、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

3、双方开展互市贸易。

4、宋辽双方划定边界,以白沟河为界。

双方协和

从这个结果来看,宋辽双方几乎没有割让土地,只以钱财划定了和平,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这大大低于宋真宗的低线,宋真宗给使者曹利用的底线是钱绢合计一百万两,这个结果明显大大低于宋真宗的预期。

从短期来看,宋失去了钱财,并没有割让土地,从长期来看,双方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这个结局对于宋朝来说,并不吃亏,这点钱对于北宋来说,并不多,用不多的钱解决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算是成功了。

以宋辽双方数十年的战争来看,北宋最强时期的战斗力也不如辽朝,从宋光义开始,宋对辽作战败多胜少,在景德之役之中,北宋也是败多胜少,辽对宋形不成绝对的优势,双力的实力决定了谁也吃不了谁,继续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要知道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西夏。

宰相寇准主战

澶渊之盟只是政治上的和平协议,政治没有耻辱,只有利益,就看协议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从结果上看,澶渊之盟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才能够进行下去。

有人说战场上宋军占据了优势,打了胜仗还要出钱,这不是耻辱吗?事实并非如此,宋军是主场作战,确实占了优势,但是宋军战斗力并不强,辽军即使后路被断,也能利用骑兵优势突围而去,拼个鱼死网破的话,双方就是两败俱伤。

要怪就怪宋军战斗力太弱,要是宋军战斗力强的话,敌人都深入我方城池了,何需靠协议来维持和平,而自北宋开国以来一直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仍然在契丹人手中,仍然没能夺回来,有宋一朝,都是如此。

在澶渊之盟后,发生了两次辽朝向宋索要土地的事,一次是公元1042年,辽趁宋朝与西夏作战之际,向北宋索要土地,宋仁宗给辽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公元1074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重亲划界,宋神宗放弃一些土地以满足辽朝要求。

辽军战斗力远超宋军

这说明澶渊之盟只不过是一纸协议,决定双方姿态的仍然是实力,辽朝不断南征宋朝,为的就是钱财与土地,要不是辽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被北方的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宋朝尽早要灭亡在辽朝手中。

澶渊之盟延缓了北宋灭亡的时间,从整个北宋来看,这无疑是朝廷最有政绩的政治协议了,至少比靖康之耻要强得多。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