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康熙:剩2716万两给后人,雍正:我剩3453万,乾隆:要富不过三代

时间回溯到公元1661年,那一年,天命才华绽放的康熙帝踏上了大清王朝的皇位,他年仅八岁。初次面对内外矛盾交织的局势,这个稚嫩的皇帝没有畏缩,而是毅然迎接了严峻的考验。

就在此时,南明永历帝与南明守护者联手,于遥远的缅甸策动了一场攻打云南的行动。与此同时,蛰伏已久的三藩之乱也暗流涌动,这些危机仿佛交织成一张强弓,直指康熙帝的江山。而这位刚刚登基的年轻君主,必须同时应对来自南方和西南方的军事威胁。

明君与年龄无关,为后世奠基—康熙帝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秋天,康熙帝展现出了他年龄之外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被外界的压力所吓倒,亲自处理政务。他先是成功地平定了三藩之乱,又在云南大破南明军,为国家稳定了局势。

这场胜利不仅维护了大清的统一,也使这个年仅8岁的小皇帝建立了不败的形象,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拥护和支持。一个强势的君主形象便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当时的老臣们看到年幼的康熙帝能够在战略决策和远征征战中表现出色,无不对他刮目相看。据传有一位老臣在听闻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捷报时感叹道:“上天保佑睿智的皇帝,上天保佑大清!”康熙帝在位期间,老臣们的这句感叹变成了现实。他相继征服了台湾,击退了沙俄的侵略,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一系列的胜利让大清的领土不断扩张,国力也日益强盛。而其中,康熙皇帝凭借睿智开明的政策取得了胜利,深得军民之心。

康熙四十多年的统治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的开端。当这位开明君主于1722年驾崩之时,他留下了2716万两白银的国库储备。这为日后大清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康熙帝驾崩那天,百官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为这位开国皇帝表达了无尽的哀思。传说那个夜晚,一颗异常耀眼的流星划过长安的夜空,仿佛是上天为康熙帝点亮的圣灯,向这位智勇兼备的皇帝致以最高的敬意。

命虽短,但无愧勤政之君名号—雍正帝

让我们穿越到1722年,康熙帝的儿子胤禛继位,即位为雍正帝。作为一个继位时年仅24岁的皇帝,雍正帝深知自己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国家政务中,为巩固和发展大清不遗余力。

雍正帝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整顿国家的财政状况。他清查了康熙朝晚期大量的欠条和虚报债务,力图填补国库的空缺。与此同时,他严厉打击贪污行为,任何敢于触犯法纪的大臣一被发现,就会面临家族的灭门之灾。

得益于他铁腕治理的手段,整个朝廷上下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风貌。大臣们不敢再进行贪赃枉法的行为,生怕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会变得岌岌可危。这样的风气转变使得国库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支出,财政收入也逐渐增加。

当时,雍正帝对贪污的打击手段着实严酷,许多大臣都对此心生畏惧。据传,有一位敢于直言的老臣私下劝谏雍正帝不要过度使用严刑峻法,然而雍正帝义正言辞地反驳道:“朝堂风气必须严加治理;只有现在实行严厉法度,未来才会更加安定。”

此外,雍正帝还放宽了对民间产业的管制。他实施了“摊丁入亩”政策,释放了大量民间潜在的人口和土地资源。这使得手工业者们能够自由经商发展,农民们也能够充分开垦土地。

在一系列政策改革的推动下,大清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赋税收入大幅增长,国库中的白银积累也越来越多。到雍正帝驾崩之时,国库中已经积聚了3453万两白银的巨额财富。

作为一个统治仅持续13年的皇帝,雍正帝为大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勤勉治国的政绩为日后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第三代了,该挥霍了

1735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接过帝位,年仅24岁。他以极其勤勉的态度开始了自己的治国之路。那时,美洲的红薯等农作物进入中国,使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人口迅速增长到了4亿人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库中的银储量达到了惊人的8000万两。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流逝,乾隆帝逐渐迷失在奢华之中,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名为和珅的宠臣。这个人手段强硬,为了自身私利不惜收受巨额贿赂,甚至贩卖官职,将吏部的大权握在自己手中。

在他的操纵下,朝廷官员一个比一个腐败,贪污成风。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乾隆帝对此毫不在意,只沉浸于皇宫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真正令人震惊的是,每当乾隆帝出巡时所耗费的巨额财力。

曹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个家族一直是全国富甲天下的大族,但只因几次接待乾隆帝的出巡,他们最终落得家破人亡,财富荡然无存。

据曹家的旁人回忆,当时接驾的场面简直如同国库的移动。那些金银珠宝被当作了土壤,所有的山珍海味和美酒佳肴都被供奉上来,方圆几里都被奢华所迷眼。

然而,乾隆帝竟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丝毫不考虑对民间家族造成的巨大打击。他只沉迷于铺天盖地的奢华享受中,仿佛永远也无法尽兴。

就这样,在这前所未有的挥金如土中,先前辛勤积累的国库储备迅速枯竭。到了乾隆晚年,国库中只剩下6939万两银子,不足当初的十分之一。这个曾经富饶无比的国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财政困境的边缘。

挥霍无度,为晚清惨淡埋下伏笔

1795年,乾隆帝退位后,他的继任者嘉庆帝继承了这赤贫国库,只有2000多万两白银,连原有盛世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样迅速从盛世跌入困顿之中,令人敬叹不已。

更加让人嗟叹的是,乾隆帝退位后并没有改掉奢靡生活的习惯。在短短几年间,他纳妃成百上千,挥霍浪费不已。

1799年,这位挥金如土的皇帝终于驾崩。他的奢靡和挥霍导致大清王朝走向了衰落。

随后继位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皇帝都力不从心,无法扭转大势。外敌入侵,内忧不断。终于在1912年,曾经辉煌的大清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灭亡。

就在乾隆帝驾崩的那一天,一位老臣郝玉麟跪在他的龙床前,泣不成声。多年来,郝玉麟一直跟随乾隆帝,当初乾隆刚登基时,他就对新君提出了勤俭持家、爱护百姓的忠告。可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辉煌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令人无法不叹息。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